鸟类是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宝贵资源。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是休戚相关,唇齿相依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鸟类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科研教育提供依据,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共有鸟类1200余种,并且不少是珍稀、特有鸟类,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人类的起源、发展与文明,与森林紧密相连,而鸟类与森林关系极为密切。生活在绿色林海中的鸟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这些小精灵对于“森林医生”、“森林卫士”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据报道,1只灰喜鹊一年能消灭15000条松毛虫,1对灰喜鹊可保护20亩松林免遭虫害。1对绯椋鸟在营巢育雏期每月能消灭蝗虫10800克。1只斑啄木鸟一年能消灭300条青杨枝天牛幼虫。在1000亩人工林内,只要有2对啄木鸟就可控制蛀干害虫发生。
鸟类还是科研工作者重要的科研对象,对它的研究涉猎到遗传、生理、仿生等多个学科。在军事、航空、医疗卫生、国防安全等诸多领域给人类许多有益启示。人们从鸟类的飞翔中获得灵感,制造了飞机;仿效啄木鸟头颅,生产了头盔;利用鸽眼视椎细胞原理,仿制了警戒雷达等。而信鸽在战争中的作用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1870年,巴黎围攻战期间,有千万封书信,是通过鸽子送到了被围困的巴黎人的手中。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信鸽都参加了战斗,并立下了卓著战功。现美国通讯兵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都陈列有 “鸽子英雄”标本。发达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专门研究鸟类等野生动物,其收益远远超过投资额。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了教育国民树立保护鸟类的思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鸟。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鸟类认识的不断提高,在保护和开发鸟类资源方面,同其它国家一样,做了大量工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增划候鸟自然保护区,在鸟类迁徙期开展“爱鸟月”活动等,为鸟类创造更多、更好的森林环境和条件,达到人鸟两情相悦,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