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发展障碍分析

  在发达国家大部分企业不是国有企业,都是民间的,而中国大部分高耗能的企业是国有企业。我国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控制能力强,但是碳交易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靠碳的价格信号调节,碳价格高了,多实施减排措施;碳价格低了,就少实施减排措施。如果在行政控制能力强的体制下,不排除国有企业的考核体制会与碳市场价格体制冲突。这需要政府在设计管理规范时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   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分为几种,一种是在国家没有规定的情况下,企业自愿减排,目前主要是一些行业协会和交易所组织。有些企业有技术能力和资金,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采取自愿减排措施,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达到企业形象宣传的效果。 基本上来讲,国内的碳交易还只是一些零星的交易,目前的碳交易主要还是交易所在推动。   如果没有国家层面强制性减排,自愿减排量占国家节能减排比重比较小。比如某家环交所2010年11月自愿减排交易项目挂牌36个,金额是1.8亿元。成交了30个项目,金额是1.1亿元。这家环交所虽然实现了我国最大的两个自愿减排的项目,但是每个项目才2万吨。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