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粤重要的生态屏障

韶关是广东省北大门,是典型的山区市,更是广东省一个重要的绿色屏障。

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森林资源居省内首位,各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1.06万公顷,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林木绿化率达72.5%。韶关因而被喻为南粤重要生态屏障,是广东省生态发展区。2008年5月13日,韶关市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入全国首批六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

从2003年起,韶关以创建森林生态市为契机,狠抓造林绿化工作,以“五大工程”为主体的绿化战役在韶关大地打响。一是基础性生态工程。重点是抓好生态公益林改造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灭荒工作任务。二是绿色通道和生态廊道工程。抓好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江河绿化美化工程,突出抓好了以京港澳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为主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今年,我市完成了韶州公园、莲花山、丹霞山等绿道建设。三是建设城镇和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绿化美化工程。通过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镇及园林式单位(社区)工作,加强对城镇公共绿地的绿化美化、城市风景林建设和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绿化美化。全市共创建了39个省、市级生态示范村(镇、园)。有70多个单位成为“园林式单位”,20多个单位成为“绿化先进单位”。四是商品林与绿色产业建设工程。鼓励农户个体办小庄园、小农场,鼓励大型加工企业采用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方式投资用材林基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非公有制造林约40多万亩,全市建成商品林基地约5万公顷。五是森林资源保护工程。认真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几年来,共营造防火带4000多公里。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建成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2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8个。

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居广东之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