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木杆铅笔出口算一笔账

木杆铅笔是我国铅笔出口的主要品种,其生产所需的椴木材属于宝贵的林木资源。据报道,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铅笔出口国,每年向世界市场提供60亿-70亿支铅笔,这意味着每年20多万立方米优质椴木的消亡,由此耗费的木材价值是人民币3亿多元。有关专家指出,我国人均林木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排名第107位,铅笔的大量出口无异于竭泽而渔。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细节”需要补充。其一,木杆铅笔生产所用的木材98%是椴木,椴木又是我国较匮乏的树种,生长周期长达60-70年。其二,近几年,椴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做门窗、做家具、做菜墩、制胶合板、室内装修……加上椴树不是国家限制采伐的树种,使得椴树资源日益减少。也就是说,木杆铅笔的大量出口,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代价换来的。   从经济角度讲,但凡大规模、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伴随着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否则,要么无以为继,要么得不偿失。我国2004年1至11月出口铅笔量达4.5万吨,货值1.1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33.8%和41.6%,再创历史新高。但我们铅笔出口一路走高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多为价格低廉的“白杆”贴牌生产,因此造成出口回报低、林木资源流失与产品出口回报失衡。   记得2002年广交会上,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为了制止铅笔低价竞销,曾经制定出业内最低价格标准,即每支木杆铅笔出口价6-7分钱人民币。而去年我国生产木杆铅笔约80亿支(其中出口约60亿-70亿支),平均出口单价也只有人民币0.12元/支(资料来源:2004-07-12 中国制笔协会)。看似庞大的铅笔生产出口量,不过是靠宝贵资源换回外汇。   涉及森林资源的出口产值,还必须算到两方面的“经济账”:一是直接成本,二是间接成本。如前所述,我国每年出口铅笔为70亿支,至少消耗20万立方米的木材,这些椴木资源的价值大约为3亿多元人民币。这是直接成本部分。至于间接成本,则包括“一棵树的价值有多大”等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估。   美国有环保专家算过一笔账:一棵树按50年寿命计算,释放出来的氧气价值3.12万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为6.25万美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增加土壤肥力产生的价值为6.87万美元;为牲畜遮风避雨,为鸟类筑巢栖息,促进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价值约3.12万美元,四项加起来超过1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0多万元(还不包括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开花结果产生的价值)。如此算来,每年出口木杆铅笔消耗20万立方米木材,这些木材对环境的贡献难以计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木杆铅笔出口的间接成本十分可观。   总之,木杆铅笔恐怕是生产得越多越不合算;出口得越多,资源浪费也越严重。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