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黄氏河源龙”演化成了飞鸟

在人类迄今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大家族中,有一类恐龙名叫“黄氏河源龙”。在今天的河源恐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在详细探讨了这种恐龙的特征及地理分布后,有关专家提出,河源恐龙可能并未灭绝,而是演化成了飞鸟。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博士后吕君昌。据了解,目前在河源发现的8具恐龙骨骼化石中有7具已确证是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窃蛋龙),大部分蛋及足迹化石也都出自这一类恐龙。 这种龙在蒙古国、北美地区和我国的内蒙古也曾零星发现过,但化石资料如此完整且成体系的只有河源。故此,2002年,吕君昌在美国杂志发表论文时称此类龙为“黄氏河源龙”(发现此类恐龙的河源市博物馆馆长叫黄东,由此得名)。目前,“黄氏河源龙”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根据骨骼结构作出的模拟图显示,“黄氏河源龙”像鸵鸟,体长约2至3米,上下颌均无牙齿,具有鸟类的生活习性。 吕君昌认为,当大批恐龙相继灭绝时,“黄氏河源龙”却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演化成飞鸟。与会很多中外专家都支持这一观点。1996年发现的辽西中华龙鸟则为此提供了物证。中华龙鸟既保留了“黄氏河源龙”的一些特征,又具有鸟类的基本特征,堪称为恐龙研究最理想的化石资料。 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赵资奎、董枝明,分别是当前国际恐龙蛋及骨骼研究方面的泰斗。他们称,河源的恐龙化石资源非常完整,且都是恐龙灭绝时期的化石,这为研究恐龙的生存、演化和灭绝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来自美国的专家路易斯·杰克布斯还认为,河源的地形地貌,与其他各大洲恐龙化石出土的地方不一样,对研究亚洲的恐龙之谜意义非比寻常。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