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松茸可望半人工大规模培育

《中国绿色时报》消息: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的专家最近表示,我国松茸生产可望实现在半人工虚拟条件下的大规模培育,一直以来松茸资源只能自然生长的状况可望取得突破。
    据了解,松茸是一种高档野生食用菌,目前主要用于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极为俏销。在我国的主产区四川、云南等地,新鲜的松茸采摘下来后72小时内必须运到进口国。松茸备受青睐的原因,除了其口味鲜美、富含营养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松茸是纯天然野生食品。
    据云南省野生菌专家周远宽介绍,松茸属于与树木共生的菌根菌,同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等名贵菌种一样,它们必须依靠活体树木的根系来维持生长。云南省近年来松茸的出口量虽然保持在1000吨左右,但事实上松茸的采摘面积在扩大,松茸的单位产量在不断降低,尤其是大量的章茸和开伞的老茸被采摘,更是破坏了松茸自然繁殖条件,导致资源难以为继。1999年,松茸被正式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从1996年起,在云南省保山市水寨乡海棠村开展了“松茸人工促进繁殖项目”研究。近日,这项成果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弓明钦教授介绍说,这项技术成果主要解决当前松茸减产的司题。在保山进行的这项研究中,通过引导村民有序科学采摘,6年内松茸的产量提高了10倍,产值增加了20倍。
    该课题组同时还在进行的一项研究是“半人工虚拟条件下松茸的培育移栽”。该技术的关键是把松茸菌分离出来成为纯菌种,然后将其做成菌剂,如果为了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还可以将菌剂做成固体形态的菌丸。之后选择那些适合与松茸共生的树种,如云南松或元江栲的幼苗,用菌剂对树根进行“浆根”或直接用固体菌丸包扎,这样经过大约3个月的时间,树苗的根部和松茸菌就可以形成一种共生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生成菌根。最后把带菌根的树苗移栽到适合于松茸生长的环境,这样树木长到哪里,松茸菌就会长到哪里。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