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中山市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见证。2004年12月1日,《中山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规定》正式开始执行,中山市第一部专为保护古树名木而制定的法规开始生效,使中山市全市1279株古树名木有了法律的保障。据统计,目前中山全市有古树名木1279株,12科24种,有细叶榕、荔枝树、木棉、凤凰木、水翁等,以榕树、荔枝树居多,其中城区有古树名木367株,镇区有古树名木812株。
孙中山手植酸豆树
中山有一株孙中山先生亲手种的树木,叫酸子树,又叫酸豆树,已在孙中山故居生长了122年,其胸围达2.7米,树高12米。酸豆树坐落在中山故居围墙内东南角,犹如一尊卧龙,伟岸的躯体枕地而卧,数米之后,主干陡地一个九十度大转弯,撑起一把巨伞,啸风抖雨,播洒四季浓荫。
据介绍,孙中山12岁时被送到美国檀香山,投奔大哥孙眉。1883年,17岁的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家,带回了这株酸豆树的种子,并亲手将其种在自家的门前。1931年,一场罕见的特大台风将其刮倒,树的桠枝被刮断,须根有很多也被拔起。但由于其主根吃地三尺,最后酸豆树再度焕发生机,断枝开始生新芽,最终长成参天巨伞。
中山先生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恰如这棵酸豆,虽几经磨难,屡受挫折,但始终坚守远志,不屈不挠。郭沫若曾于1961年3月8日赋诗一首:“酸豆一株起卧龙,当年榕树已成空。阶前古井苔犹活,村外木棉花正红。……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
首株中华名树
中山南区寮后村有棵380年历史的古榕树,是中山市内首株中华名树,在1998年6月5日被公选为“长岭绿色世纪行的中华100棵名树”,成为中山市内首株中华名树。
古榕树矗立在该村村委会路旁,树冠直径约百米,根部由栏杆围绕起来,树根旁边上还有一个拜祭用的石碑。这棵树据传是陈姓的祖辈所栽。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代人,而这棵榕树就这样看着寮后人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默默地荫护着他们。
1998年,村里首次引进企业保护古树,此后这棵树的管理经费由企业出。除了企业照顾外,村里人还会额外给树施肥、杀虫,让古树常青。
最高龄的树
经中山市林业局认定,中山市东区小螯溪村老人活动中心的一棵老樟树就是中山最高龄的树。
据介绍,小螯溪村刚开始建村时,即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这棵树就存在了,距今600多年,有关村子的历史书籍也记载着这些内容。虽然年过六百,但这棵树依然枝叶繁茂,株树主干很粗,要七八个人才能围住,十几米高的树干依然雄健,树高达13.3米,胸围9.8米,平均冠幅22.5米,遮荫面积至少有100个平方米。树下摆放着几张供人休憩的石桌,显得疏朗有序。
随着时代的变化,老樟树周围的建设也在不断变化,但是老樟树的位置从来没有变更过,其作为村庄中心和象征地位依然是其他事物所无法撼动的。
古荔枝树群
作为中山目前存在的唯一的古树群,位于五桂山的33棵古荔枝树则书写了另一段传奇。古树早已长成参天巨木,每棵树木都有十几米高,树冠将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
这些荔枝已经有百年历史,本属附近村民,在此建设林场时,林业部门从村民手中收购了这些树木进行集中保护研究。易手后,林业部门将这些古荔列为重点保护古树,拨出专款指派科技人员加强技术管理,对这些古荔更新复壮,采取科学技术进行保护栽培和精心管理。许多古荔开始抽发新枝,开花结果。古树结出的荔枝非常甜,很多人将其用来当礼品。这些荔枝树一株每年可以产出几百斤荔枝。
太平村榕树王
中山古树最多数太平,而太平古树则主要集中在河岸庭院中。太平村整个村庄被几条河流分割,村民们也沿河建房居住,就在房前屋后、河道旁,生长着几十棵上了年纪的古树。其中百年以上的树木有33棵,主要为榕树和龙眼两种树木,百岁以上的古榕树有21株,50岁以上的榕树有几十株,小榕树数以百计。
保护古榕树一直是太平人的心愿,村委会几年前开始每年投入四五千元专款保护榕树。10个身体较好的老人更是主动去做古树的管理员,给古树打药施肥护理等,使古树得到有效保护。
古榕树成了村民的宝贝。村里有棵360多岁的“榕树王”,曾有人出价30万元来买这棵树,也曾有人要以16万元买另外两株榕树,但都被村里人断然拒绝。就介绍,10多年来,太平村没发生过一起破坏榕树的事件,也没有一株榕树因生病虫害死去。(编辑 黎明)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