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季,白雪皑皑。雪号鸟、雪兔、雷鸟、北极狐全都换上了洁白的冬装。它们的保护色与季节变化配合的如此完美,令人不由地赞叹大自然造化之精巧。可是凡事都会有例外,雪地上也会出现一些抢眼的黑家伙。哦,那多半是一群大逆不道的乌鸦。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都是一身乌黑,一点也不想与周围环境协调。是什么原因使乌鸦如此放肆地暴露自己?原来乌鸦是一种凶悍、喜集群营社会性生活的鸟类。它们乌黑的羽色至少有2种功能:一是这种醒目色彩犹如商标广告,便于让同类间互相发现和联络;二是黑色调显现出一种威猛冷酷,对于被它捕食的小动物或想捕食它的大动物都具有威慑作用。进一步观察其它种类的黑色鸟,如八哥、鹩歌、乌鸫、黑鹎、黑卷尾、发冠卷尾,凶悍、喜欢群确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在闽江上游河谷,八哥群常达200只,而武夷山阔叶林中黑鹎一群也多达150只以上。八哥、鹩哥也常攻击体形比它们大的鸟。但黑色鸟中最凶狠的也许是黑卷尾。它常把攻击体形比它大一倍的红嘴蓝鹊作为一种游戏,在繁殖期它们还会攻击老鹰。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黑色鸟多半还有一些羽色黑白相间的“亲戚”,而且这一系列亲戚们的羽色从全黑到半黑半白可以排出一串序列。如鸦科的:乌鸦(体全黑)→白颈鸦(颈白其余黑)→喜鹊(黑白各半)→灰喜鹊(仅头顶黑余部灰白占大半)。又如椋鸟科的:八哥(体黑仅翅有白斑)→鹩哥(枕鲜黄、翅有白斑余部黑)→黑领椋鸟(黑白各半)→丝光椋鸟(灰白占大半)。可以猜想,黑白相间的羽色可能有更好的标志作用,更有利于鸟类间的联络。它们很可能还显示了鸟类发育状况等多种信息。但是通体乌黑的鸟却显得更强悍,它们各有所长,从而在生活方式上丰富了鸟类生态位,也避免了竞争。但不论是乌鸦还是喜鹊,显然都极注重利用羽色标志来增强群体内的联系。所以鸟类的这种羽色功能不妨称之为“标志色”。
对于鸟类羽色的功能,除了标志色外,显然还有保护色和婚装两种。极端的婚装鸟有孔雀、锦鸡、鸳鸯、太阳鸟等。它们雌雄羽色差别极大,雄鸟羽色极艳丽且形态夸张,雌鸟则其貌不扬与环境溶为一体。极端的保护色鸟有蚁列、虎斑地鸫、夜鹰类、猫头鹰类。其中前2种鸟是在隐蔽条件好的森林地面活动,而后两种鸟则是白昼休息夜晚活动。它们共同特点是性格孤僻,白天行动较迟缓,一旦被天敌发现很难逃脱,故需要最完善的保护色。
极端的标志色当然就是上述的乌鸦、喜鹊、八哥、黑鹎等黑色鸟或黑白相间的鸟。但在绿色的森林中,黄色的黑枕黄鹂、红色的赤红山椒鸟也是很有效的标志色。这是因为红黄色的暖调与绿林的冷调能形成强烈反差。其中黄鹂科的标志色可谓最丰富多彩:黑枕黄鹂、朱黄鹂、金黄鹂、鹊色黄鹂……简直就是一系列森林标志色大展示。在湿地,白鹭洁白的羽色相对于黑褐沼泽可算是一种醒目的标志色,但在高空飞翔的鹰看来,白鹭的体羽与周围水面反射的银光极难区分。这真是一个保护色与标志色巧妙结合的例子,难怪有那么多湿地鸟都以白色为主色调。
在大自然中,取极端标志色、保护色及婚装色的鸟都还只占少数,多数鸟行的是中庸之道。它们多半通体以保护色为基调,仅在头、胸、翅、尾等部位有一小块显眼的标志色或婚装色。婚装与标志色区别是:婚装更艳丽夸张且雌雄异色,标志色则雌雄同色,如画眉通体棕褐色,这对于它所处的林下落叶层显然是很好的保护色。但它的贯眼纹呈醒目的白色,与身上的保护色很不协调,这一点则可用标志色来解释。与它类似的还有暗绿绣眼鸟,浑身黄绿形同绿叶,但眼圈又呈醒目的银白色。这类鸟既喜集群需要标志色,又很弱小需要保护色。而许多鸟把标志色(或婚装色)安置在头部,这也是很科学的。因为多数鸟头部运动最多又伸的最高,把标志色安在头部效果自然好。另一方面当鸟类睡眠时最需要保护色,这时它们总将头向后别入翅中,那醒目的标志色便看不到了。还有一些鸟如红尾鸲、蓝尾鸲、红嘴相思鸟、金翅雀等将标志色点缀于翅、尾部,当它们展翅飞翔时,这些标志色格外分明,而收翅休息时,却几乎看不见了,留下的是与周围环境溶为一体的保护色。
总之,鸟类羽色不仅美丽悦目,更隐含着鸟类生态的许多奥秘,只要我们悉心探索,便可能破解其中密码,得到许多意外收获。(源自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