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生物的理想家园——红树林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潮涨潮落之间的滩涂地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统称。它们是由陆地植物进入海洋边缘演化而成的。

  其中,多数红树植物体内含有大量单宁,单宁遇到空气会被氧化变红,其木材常呈红色,从树皮中提炼出的单宁可用做红色染料,“红树”之名由此而来。

小知识:单宁可以帮助红树植物防止被海水腐蚀和被动物啃咬。

  红树植物的分类及分布

  红树林不是一种植物,而是植物群落的统称。红树植物可以分为真红树、半红树。

  其中,真红树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在陆地环境不能够繁殖。其特征是胎生、呼吸根与支柱根、泌盐组织和高渗透压。

真红树:秋茄

  半红树植物是指“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它们在陆地和潮间带上均可生长和繁殖后代,一般分布在大潮时才偶然浸到陆缘潮带。

  红树林里还有一些伴生植物,它们是那些偶尔出现于能被不规则高潮浸淹到的红树林最内缘或边缘地带的海岸、海滨、盐生甚至陆生植物,它们或被认为是红树林的边缘种类及非典型种类,它们在红树林的边缘分布。伴生植物包括偶尔出现在红树林中,但不成为优势种的木本植物,以及出现于红树林下的附生植物、蒜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如海刀豆、厚藤、鱼藤等。

海刀豆

厚藤

  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在广东,深圳福田、湛江红树林、珠海淇澳-担杆岛等保护区分布的红树林都极具代表性。

  深圳福田红树林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共同构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也成为深港边界上最具特色的风景线。

  珠海红树林不仅是珠海市的珍稀资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红树林湿地,同时是全国少有的紧靠大城市的红树林区之一。

  湛江红树林作为中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红树林的生态作用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1.红树林是生物的理想家园

  由于红树林具有热带、亚热带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以及特殊的咸淡水交迭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鱼、虾、蟹和候鸟提供了栖息和觅食场所。因此,红树林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

  一方面,茂盛的红树植物每年向林地及附近海域输送大量的枯枝落叶,经微生物分解,成为鱼虾蟹贝等底栖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同时,由江河水携带而来的营养物质和泥沙也在红树林滩涂淤积,使之成为底栖生物的理想家园;另一方面,繁茂的红树林是动物较好的隐蔽场所,并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红树林还是候鸟重要的中转站和越冬地。因此,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贝类、昆虫、螃蟹、鱼类和鸟类种类多,生物量大。此外,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亦较常见。据2017年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大型底栖动物64种;据近五年观鸟记录,每年在保护区停留和觅食的候鸟及过境鸟有数万只,共计180多种。

  2.天然的海岸防护林

  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消浪、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等,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内陆的天然屏障,有“海岸卫士”之称。在“黑格比”“天鸽”“山竹”等大型台风袭击期间,在淇澳岛上,有淇澳红树林守护的堤坝安然无损,无红树林守护的堤坝损毁严重。

“黑格比”台风对有无红树林保护的海堤的影响

  3.净化海水

  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淇澳岛位于珠江出海口,受到较为严重的水污染。但根据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DO(衡量水体的自净能力)向海端达到Ⅰ类标准,林内可达到Ⅱ类标准;COD、BOD(衡量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向海端达到Ⅱ类标准,近海端达到Ⅲ类标准;且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

  4.科研、教育、生态旅游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其特殊的环境和生物特色使得红树林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中心,对科普教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

  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一般包括红树林、滩涂和基围鱼塘三部分。一般由藻类、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所构成。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