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五爪金龙”——鳄蜥

  鳄蜥(Shinisauruscrocodilurus)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珍稀动物,俗称大睡蛇、木睡鱼、水蛤蚧、五爪金龙等,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华南地区的原始爬行动物,有“活化石”的美誉。其在分类分地位上极其特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鳄蜥地理分布

  鳄蜥首次发现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历史上鳄蜥曾分布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蒙山县、桂平市、平南县、武宣县、资源县、梧州市、湖南省江华县、广东省罗坑镇、茂名信宜、越南安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鳄蜥分布逐渐缩小。如今鳄蜥主要分布在广东罗坑和茂名、广西贺州和金秀。

  鳄蜥的发现史

  1928年5月至1929年6月间,中山大学任国荣教授率该校生物系考察队于前往广西金秀县大瑶山进行考察时,在瑶山罗香及其相邻村寨采到28号标本,将其中2号送给德国柏林动物博物馆,1930年由德国人ErnstAhl发表为新科、新属、新种,拉丁学名是Shinisauruscrocodilurus(其中Shin是当时野外工作领队教授辛树帜(S·S·Sin)的姓氏,saurus是蜥蜴,以此命名对辛树帜教授表示崇敬之意),意思为“像鳄鱼的蜥蜴”。由于鳄蜥发现于瑶山,故以后多以瑶山鳄蜥相称。

  罗坑保护区鳄蜥发现历程

  在21世纪之前,鳄蜥一直被认为仅分布于广西,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的两栖爬行动物专家黎振昌教授来到广东罗坑考察,他听说这一带的大山里有一种名叫“五爪金龙”的动物,捕捉贩卖成风。随后黎教授展开进一步的野外调查,发现“五爪金龙”原来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鳄蜥!这是广西以外的区域首次发现有鳄蜥分布,对鳄蜥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12月,2001年8月,由华南师范大学黎振昌教授首次发现罗坑有鳄蜥分布,2002年冬,保护区调整为以保护鳄蜥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从此开展了一系列鳄蜥相关研究;2007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

  鳄蜥外部形态

图片

  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成年体长15厘米左右,尾长20厘米左右,体重100克左右,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则又很像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鳄蜥栖息环境

  鳄蜥主要栖息海拔750m以下植被较好的山冲溪沟之中。栖息生境的植被有4种类型,分别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竹林,在阔叶林中最为常见。鳄蜥喜栖息于溪沟的回水塘中,溪沟的水质比较清,溪沟两侧小灌木、藤本、蕨类植物生长繁茂,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蜻蜓目等各类昆虫数量众多。

图片

  回水塘中常有较厚的泥沙、落叶、石块、石缝、综错盘结的树根,岸上土质比较深软,有些地方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这些为鳄蜥捕食、繁殖、避敌和冬眠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鳄蜥生活习性

  鳄蜥活动季节在4月中旬~10月上旬,10月中旬仍能见到个别活动的个体。在活动季节,鳄蜥白天一般栖息于回水塘上方的栖枝上(树枝、藤条或蕨类叶茎),也有躲在水中将头贴着石壁露出水面的,长时间保持静伏状态,受惊扰后常落入水中躲入石缝或洞穴中;夜间则在栖枝上睡觉或躲藏在洞穴中。夜间睡眠时常将头部靠在栖枝上,闭上眼睛,抱住栖枝,睡得较沉,不易惊醒,故老百姓称之为“大睡蛇”“木睡鱼”等。

图片

  冬眠期为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在10月,当气温低于17℃的时间增长时,开始减少活动时间,逐渐进入冬眠。饲养的鳄蜥最早在2月即可结束冬眠。在野外鳄蜥主要选择洞穴、石缝、树洞、枯枝落叶层等场所越冬。

图片

  鳄蜥的营养学

  鳄蜥主要以各类昆虫为食,兼吃蚯蚓、蜘蛛、小型蛙类、鱼类。鳄蜥不吃半翅目昆虫及身上有毛、刺或警戒色的昆虫(如蜜蜂和色彩鲜艳的鳞翅目幼虫)。

图片

  每年6-9月中旬,是鳄蜥较大量的捕食季节。每日晨昏时,鳄蜥常外出觅食。在出蛰苏醒时期,有旺盛的食欲,且常出现争食厮咬的现象。

图片

  9月下旬以后,鳄蜥食欲减退。当气温在28℃-30℃时,鳄蜥的食欲最高,气温在20℃以下,其食欲显著减低,气温在17℃以下,其食欲基本消失。

  鳄蜥的繁殖

  鳄蜥性成熟年龄一般在3.5-4岁。性成熟鳄蜥个体存在明显的体色差异,成年雄性头胸部腹面呈鲜红色或头部浅蓝色,而雌性为浅黄色或淡红色。

图片

  每年的5月份到8月份,鳄蜥进入了繁殖期。鳄蜥求偶和交配的基本步骤为:

  (1)雄蜥求偶炫耀(头部高频上下抖动等);

  (2)雄蜥咬住雌蜥颈部;

  (3)雄蜥用附肢环抱以缠卷雌蜥;

  (4)雄蜥缠尾使泄殖腔与雌蜥相对;

  (5)交媾;

  (6)分离。鳄蜥交配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

  雌性鳄蜥对求偶的雄性鳄蜥有选择性,一般选颜色鲜艳,身体强壮的雄性,而雄性鳄蜥为了与雌性鳄蜥交配往往会互相竞争,相互撕咬,胜利者则与雌性鳄蜥交配。

图片

  每年的4-5月,是鳄蜥生宝宝的高峰期。鳄蜥是“狠心的父母”,对幼蜥没有抚育行为。雄性鳄蜥在与雌性鳄蜥交配之后便离雌性而去。幼蜥从受精卵到发育完全都会呆着母亲的肚子里面直到出生。雌性鳄蜥对刚出生的幼蜥也不闻不问。

  但成年鳄蜥会允许幼蜥在其范围内活动,甚至趴在成体鳄蜥身上。

  鳄蜥保护现状

  鳄蜥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国鳄蜥野生数量约1200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罗坑保护区目前拥有最大的野生鳄蜥种群,同时也是人工繁育种群最多的保护区。据估算,罗坑保护区内野生鳄蜥大概有700只,人工饲养为216只。自从2005年保护区正式运作以来,保护区不断加强对鳄蜥及其栖息的保护力度,鳄蜥野生种群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保护效果十分明显。但鳄蜥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关注鳄蜥的保护事业,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杜绝破坏鳄蜥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濒危鳄蜥重获新生,才不会是梦想。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