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恶化,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举措,取得初步成效,但环境好转只是局部性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为了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尊重自然就是重视自然,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对自然怀敬畏之心。顺应自然的理念要求人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为所欲为。保护自然的理念要求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所需的同时,应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是基础结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是建立在它之上的。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经济建设上,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推进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发展;政治建设上,要把环境问题纳入政治体制、法律体系;文化建设上,要努力创造各种生态文化形式;社会建设上,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
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本质上要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这里侧重的是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就是各个经济部门、各个行业在发展中都要把环境要求和资源消耗作为一种刚性的约束,做到低污染甚至无污染,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为了促进绿色发展,相关部门设计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从整体上分析,我国东部省份绿色发展优势相对明显,中西部省份绿色发展状况良好,东北地区绿色发展相对落后。
经济的循环发展,实质是发展循环经济。现在全球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归根到底是源于人类的奢侈、过度、粗放消费。因此,必须发挥人们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智慧与力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低碳发展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低碳发展一方面要求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另一方面要求鼓励使用清洁能源。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跃居全球第一。2005年,我国年实际直接利用地热资源量达到4.4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风电市场。这些新能源的利用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目前,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已经推出了一些试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地方层面来看,一些地区已经迈开了实行的步伐。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必然促使各地加快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首先要提高环境立法质量,确立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从重点强调立法数量、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果转变。其次,要进一步严格执法。各级环保部门应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针对当前环保部门不敢管、管不了,监管职能难以发挥的问题,建议推行环保系统垂直管理,增强环保监管的权威性、实效性。司法机关要妥善处理生态环境案件,特别要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活动,依法严惩发生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贪污受贿和渎职失职行为。
(作者单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