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话语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的建立,能够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并在全球生态治理上积极掌握话语权,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不仅有助于全体国人认清和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而且还构建了系统、明晰的生态文明中国话语体系。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要在国内社会中肩负起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重任,还应在国际社会中充当推动发展、合作协调的大国角色。《意见》的提出,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晰我国生态治理话语具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的战略意义

  首先,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能有效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构建生态文明中国话语的直接要求,就是在继续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好地把握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变革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逐步走上依靠科技、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依靠管理创新的集约型发展道路,持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实力。同时,生态治理还须要全球共同担负责任,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的建立,能够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并在全球生态治理上积极掌握话语权,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

其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更好地体现了党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价值创造和价值享受的主体。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就是用最简单明晰的语言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让人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使得个人的利益诉求和国家繁荣富强牢牢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

再其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是对“中国生态威胁论”的有力反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有些国家和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爆炸等带来的巨大资源消耗,将使全球各种矿物能源、水、粮食等安全受到威胁,甚至把中国进行的对外援助与合作定义为谋求掠夺和扩张。这些言论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甚至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进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将更好地向世界传达,我国的发展并不依靠掠夺他国资源,而是建立在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承担责任的大国形象。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当代中国话语处于不平等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弱势。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局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势力,把控着国际话语的秩序和空间,主宰着国际社会的话语主体、内容以及传播方式,致使发展中国家一度处于被支配地位。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但总体上说,我们仍未掌握国际话语的主导权。我国作为第三世界的最大国家,需要更好地代表发展中国家的观念和诉求,即便是在不平等的国际话语环境中,也要履行好与西方世界进行发展交流、合作援助的职责。

  另一方面,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群众话语的关系紊乱,阻碍着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在学术表达时采用的是政治话语,在政治表达时采用的是学术话语,在对群众的表达时却采用学术话语或是政治话语。这样的话语表达选择不仅不利于生态文明话语的内在发展,更阻碍了社会对生态文明话语的理解与传播。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及其实践必须要学会面对不同的客体和受众,采取不同的话语表达,这样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更好地被社会所理解和传播。

  此外,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困难,也阻碍着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话语的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情况并不乐观。多年的环保治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切实得到扭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旧的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发展方式未取得突破性转变,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仍面对多重利益博弈的障碍。因此,从理论到实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不断丰富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努力地把生态文明理论推进、落实到实践中去。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地位的路径

  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地位,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头等重要的因素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模式。我们不仅要创新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 还要正确处理好涉及环境资源的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摒弃落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生态治理的相关经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我国经济发展拥有持续动力,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从而增强中国国际话语地位。

  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地位,关键是凝练和清晰传递中国文化以及核心价值。作为世界上文化积累最深厚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资源,因此,我们今天所打造的中国话语,不应该割断与几千年语言文化的血脉联系,而应把那些沉淀在深层民族心理结构中的、至今仍活跃在中国人生活和思想中的语言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现代转换,在不排斥西方科学、民主话语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的重要源流。同时,向世界传递清晰的“中国核心价值”,将充满生命力的“中国特色核心价值”逐渐融入到世界价值体系中,这有助于从意识形态高度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既包容世界,又引领未来。

  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地位,还应积极融入世界潮流,适应国际性的话语平台和对话机制。在争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地位的同时,我们还需清醒认识到当今世界话语体系的格局现状,认识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西方主流国家对国际话语的霸权操控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更应积极融入世界潮流,主动适应国际性的话语平台和对话机制,精心做好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准备工作,用心讲好中国话语,耐心积攒累积效应,为不断增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地位而不懈努力。

  (胡良琼 作者系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7日第6版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