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漫评] 打造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东范本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倡议,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凝聚强大合力,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积极作为和历史担当。奋力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人类高质量发展范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广东具有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范本的资源优势

  生物多样性包含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多样性等多个层次。广东地处南岭,北回归线穿越全省,气候和生态类型多样,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据第一次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广东省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7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14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6种;全省共有维管束植物7700多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4种,有近300种广东特有植物;已设立涵盖生态系统较广、保护对象较多的各类自然保护地1362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39%,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生物多样性既是广东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广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大美广东”的基础保障。

  广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有长期的实践探索且成效显著

  广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动地方保护法规与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全方位织密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不断丰富、探索不断深化、成效不断显现。

  持续完善地方保护法规与制度体系。广东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制定与实施各项法规制度,有效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广东省出台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措施和保障制度。健全野生动物保护和执法管理体制,实施了《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级市配套出台了相关保护管理规定;发布了《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率先把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写入地方性法规;建立了省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

  持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广东依据资源禀赋和区域特征,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系统建立起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繁衍生息的安全家园;作为对就地保护的有效补充,侧重拯救、繁育等工作的迁地保护措施日益加强,迁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逐步恢复;在珍稀濒危物种就地、迁地保护方面,广东建立了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基地。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广东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广东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缓解生态多样性保护的环境压力。

  持续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绿网。近年来,广东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绿美南粤三年行动,全面推行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乡村绿化美化,建成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乡绿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8.66%,森林蓄积量达5.84亿立方米。

  奋力将广东打造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样本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广东应持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正向示范作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大美广东。

  一是深化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这既充分肯定了广东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效,又为未来探索指明了前进方向。持续深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逐步把全省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保护地体系,更好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不断拓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空间,推动种群数量繁衍增长。

  二是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升治理能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所在,包括以“一中心三基地”为核心加快推进珍稀濒危植物平台建设及保育能力提升,加强以旗舰物种为核心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状况的调查、监测与评估,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应用;广泛引导公众自觉参与,推动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护模式加速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同时努力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借鉴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宝贵经验,探索成立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持续提高生态安全保护和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合作。广东作为南岭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与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国家相互交融,要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透、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密切的区域合作至关重要。通过持续推进建设各项合作平台,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机制和跨领域、跨部门工作的方式,凝聚保护智慧和力量,增进科技合作和生物多样性治理区域性、国际性交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