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我国正式宣布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作为长期从事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学者、多次在全国两会上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认为,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对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掘保护包括传统林业知识在内的林业文化遗产,将其作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林业的生态与文化功能,对于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生产是国家公园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存在
早在国家公园建立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就有人们在那里生产生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说,这些人世居于此,其生产活动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木材和林果产品外,更有茶叶、药材、养蜂等特种种植与养殖生产,这些生产活动不仅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生计来源,而且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闵庆文举例说,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当地除了粮食种植以外,经济作物则以橡胶、槟榔、茶叶、南药、热带水果为主,养殖业以桑蚕、养蜂为主。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和周边社区,经济收入以茶叶、毛竹等为主,其中80%以上的社区以茶叶生产为主,形成了典型的“茶农”和“竹农”。
闵庆文认为,在国家公园内,木材生产、林果种植、林下经营等林业生产是一种客观存在,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生计活动。随着国家公园建设和游憩、环境教育等功能的发挥,以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林产品,将为外来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林业文化遗产在国家公园世代传承
闵庆文介绍说,林业文化遗产,是包括重要林果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林业经营管理技术与知识、森林生态文化以及包括林地在内的土地利用景观等多个要素组成的传统林业生产系统。林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持当地居民食物与生计安全、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区域生态安全、传承民族文化和促进林区社会和谐均具有重要作用。
闵庆文说,仅从森林生态文化看,内容就非常丰富。黎族是海南的唯一世居民族,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在国家公园区域不仅保存了众多历史悠久的古迹遗址和瑰丽多元的民族风情、技术精湛的民族工艺等,还有尊崇“万物有灵”的生态思想。而通过乡规民约推行“封山育林”则是促进森林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他们采取全封、半封和轮封的不同制度,即对新造幼林、水源涵养林、珍贵林种等实行全封,对防护林等实行半封,对涉及群众采薪放牧的地方实行轮封。
国家公园建设应重视发掘保护林业文化遗产
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充分体现了“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理念,实现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整体保护,涵盖了所在区域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了最具影响力的旗舰物种。闵庆文认为,这里的“文化遗产”也包括了林业文化遗产。
闵庆文认为,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的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但从所认定的62个项目看,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或与林业密切相关的遗产项目,我国农业农村部先后分6批发布的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如此。他举例说,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武夷岩茶与红茶文化系统等,都是极具保护价值的林业文化遗产。
闵庆文说,国家公园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守护住绿水青山,守护绿水青山的目的是为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的途径是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功能的协同提升。他建议,应重视林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并将其作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林业的生态与文化功能,逐步建立起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从而更好推进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