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为谁所建?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可以概括为: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资源开发和利用、公众游憩等。据介绍,2019年国际评估认为,华南植物园在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排名居世界前列。
时代之需,使命所系。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赋予广州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踏上新起点,第一步,追求卓越,精进不止。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主动作为、跨前一步,高标准全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各项建设任务。第二步,建以致用,建用相长。华南国家植物园一头系着植物科研、科普,一头系着公众游憩、文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打造植物保育之所,迁地保护能力再升级。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说过:“一个物种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植物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开发、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自身繁殖受限等因素,一些野生植物命运堪忧,甚至陷入濒临灭绝境地。迁地保护便成为植物保育的重要手段,成为国家植物园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据了解,现在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的植物超过17000种,报春苣苔、杜鹃红山茶、广东含笑、麻栗坡兜兰、聚石斛、海南黄花梨……众多珍稀濒危植物得以保育,成效显著。未来3到5年,物种保育数将达2万种,确保华南地区95%的珍稀濒危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任重而道远。迁地保护、抢救珍稀濒危植物是与时间赛跑,离不开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要用好国家植物园这个平台,获得更多支持,争取更多资源,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讲好中国植物故事,科普教育功能再强化。知为行之始,认知是保护的前提。我们每天都和植物打交道,对植物的认知却非常有限,正因为此,很多植物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退出历史舞台。别说是普通公众,就算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也未必了如指掌。因此,与植物相关的科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国家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华南国家植物园对科普念兹在兹,无日或忘。常年开设“琪林科学讲坛”以及“博物四季”“自然课堂”“押花艺术”“自然观察”“植物科学”“自然笔记”六大系列自然教育课程,举办各类科普培训、大型科普活动与主题花展,让四方游客受益匪浅。植物科普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采取差异化、精准化手段,不断提升科普效率。譬如,开发精准拍照识别植物App,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种直观而便捷的科普工具。
植物园也是“后花园”,为城市美好生活赋能。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拥有花园和图书馆,你便拥有了一切。”和书籍一样,花草树木也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学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是一座国家级植物园,还是一个4A级景区,2021年游客达到165万人次,深受各界好评。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胸怀更宽、目光更远,目标游客群不仅是广州本地游客,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地区的游客。从文旅融合角度看开发利用,华南国家植物园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可以开放更多区域、开发更多项目、提供更优服务,持续改善文旅品质。
与草木相逢,与美好相融。建好、用好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为推动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建设更高品质美丽广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