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工作逐步推进,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鉴锋一直带领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各地走访,指导当地科学开展植树造林等工作。他感到专业的林业技术服务受到广泛欢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正在深入人心,森林营造的“绿色本底”日益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竞争力。
南方日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进以来,给各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邓鉴锋:看到树的变化尚需时日,但人的变化已非常明显。我们发现,各地对林业工作更加重视,积极开展前期调研、系统谋划和科学论证等工作,大众讨论绿美广东的话题也变深了不少。以前,大家觉得一个山头“绿了就行”,现在许多人会与我们讨论林分优化的树种配置等问题;林农和林场以往更多关注林地每亩产多少木材,现在大家更多的是请教如何使森林变得更加健康、稳定、美观及生态的方法。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受到各地积极响应,侧面说明了开展相关工作恰逢其时。过去半个世纪,广东通过种植松树、相思等先锋树种,使森林覆盖率从30%迅速提高到超50%,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但松林、相思林等抗病虫害能力弱、涵养水源功能差、森林火灾风险大等问题也正逐渐显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到2027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目标,将使这些问题得到显著改观。
南方日报:未来如何通过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本底”?
邓鉴锋: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切忌“大干快上、急功近利”,应“适地适树、稳步推进”开展工作。省里已印发乡土树种名录作为各地植树造林的选择参考,各地可在该名录基础上,结合自身水土、气候等作更定制化的选择,以营造高质高效乡土阔叶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态效益。
其次,在开展林分优化工作前,应做好当地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做好系统谋划、整体提升。此举的意义在于确定林分优化的方式与规模,对不必大面积砍伐的林分,可巧用间伐、抚育等技术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季造林是全年林业工作的关键,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强化全过程监管,保证施工质量,让林分优化与森林抚育的效果尽快显现。
另外,各地开展工作时,应通过高质量建设示范点的方式,发挥林分优化提升的示范带动效应,吸引社会公众一同参与。未来,高品质的南粤森林不仅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范风灾水灾,还能帮助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公共产品和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