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加快创建国家植物园

  梧桐山麓,仙湖之畔,新芽吐绿,春色满园,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的诺亚方舟,是高品质亚热带园林园艺的绿美空间。未来,这里将汇聚全球植物研究的科学之光,打造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丰富宝库,讲述中国植物文化的深圳故事。

仙湖植物园里的珍稀植物观赏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回复青海代表团、云南代表团、民建中央及黄超、陈倩雯等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时说,《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正式出台,科学布局16个国家植物园。此前,《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提出,要对标国家植物园标准推进深圳市仙湖植物园高水平建设。目前,深圳市已组建专班加快推进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

  一草一木讲述人与自然“绿美”故事

  春日的仙湖植物园,山清水秀,风光正美。市民游客们忙着跟千姿百态的花草合影,还有一些人在自然教育径驻足,阅读科普展板的“植物说明书”。据介绍,自建园以来,仙湖植物园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禀赋,结合强大的专家队伍,持续在自然教育领域发力,不断健全教育体系、延伸受众范围,向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公众开展奇趣、多元的自然教育活动,打造出了富有仙湖植物园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至今,仙湖植物园开展的自然教育及文化活动已达513场,直接参与人数超过12.7万人次。市民群众通过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仙湖里植物园里的科普公益活动受孩子们喜爱

  跨入苏铁园,一株株葱郁的苏铁,宛若开屏的绿孔雀,姿态优雅。“铁树开花”在此屡见不鲜,更有形如竹枝的德保苏铁、模拟岩石的石山苏铁、全球植物学家共植的仙湖苏铁……展示了大自然生物多样性之美。化石馆内一块块化石上舒展的叶脉,为地球气候、地质地貌和生物演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为全球苏铁类植物收集和研究水平最高的机构,仙湖植物园正全面开展其遗传和保护生物学相关研究,并推进我国极度濒危苏铁属植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珍稀苏铁品种——攀枝花苏铁

珍稀苏铁品种——仙湖苏铁

  走进蕨园,流水潺潺,枝繁叶茂。曾与恐龙同时代的桫椤,以2.3米的树高笔直挺立,被誉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化的“活化石”。其成员中的多鳞白桫椤,又称笔筒树,叶柄脱落后在茎干上形成“鳞片”状痕迹,演绎了无花之美。经历数次地球物种大灭绝和冰川期,大多数蕨类已从高大的乔木演化为草本植物,但它们又保持了千姿百态的风韵:如圆盾鹿角蕨等,形似鹿角,迎风摇曳;密被鳞片的幼叶拳卷,作为蕨类植物的典型特征,会逐渐伸展成硕大的羽片,帮助蕨类在“雨林”中吸取阳光雨露。目前,仙湖植物园是大陆保育蕨类种类最多的机构。

仙湖植物园里的珍稀植物——桫椤

  置身巨型玻璃穹顶之下,上千种仙人掌与多肉植物目不暇接。坚韧挺拔的仙人掌从沙土、山石里钻出,奏响生命的乐章;圆润饱满的多肉植物散落在沙石之中,宛若一颗颗绿宝石。直径逾80厘米的金琥个体堪称珍稀,它在原产地墨西哥已是濒危物种;巨人柱,可高达到6米,已有200多岁;百岁兰,仅有两枚叶片,但可生长千年;象牙宫、卷刺凌波、菊水缀化……百种多肉和块根植物胖嘟嘟、萌萌哒,营造出沙漠的“绿野仙踪”。

金琥

  这些,只是仙湖植物园“宝藏明星”的一瞥。

  深圳作为经济发达城市,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同样不容小觑,截至2023年12月已记录有本土野生维管植物近20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仙湖植物园已收集保育的活植物有12,766个分类群,其中苏铁类植物收集有240余种,是世界上收集保育苏铁类植物最多的植物园之一;蕨类植物收集超过1000种,约占全世界蕨类植物种类数量的10%,是大陆保育蕨类种类最多的机构。

珍稀蕨类品种——中华水韭

  此外,仙湖植物园在木兰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苔藓类、球兰属等12个植物类群的收集保育上,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基于本园的活植物收集,仙湖植物园科研团队对上述重要植物类群和基因组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垂直绿化、城市生态等应用领域,也有高水平的成果和示范应用。

仙湖植物园里的苔藓园

  近年,仙湖植物园科研人员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如在《Nature》(自然)、《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和《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分别发表研究论文3篇,在《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发表研究论文1篇等。2017年出版的全套4卷《深圳植物志》是仙湖植物园两代植物科学工作者的成果,该志书摸清了本地植物多样性家底,成为全国地方植物志中水平最高的志书。而正是在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等方面的优良基础,深圳有了创建国家植物园的底蕴。

  国家植物园努力打造绿色的“诺亚方舟”

  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史源远流长。与西方植物园始于草药学研究相比,中国植物园传承自古代皇家园囿。汉代上林苑引种各地进贡的珍稀树木花卉3000余种。唐代的禁苑、明清的南苑、清代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等,收集种植各地奇花异草,不仅满足皇家猎奇心理,也是接待各国使节的国家非正式外交场所。新中国成立后,植物园建设拉开大幕。截至目前,全国约有植物园200家,数量居全球第二。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10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4月、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两个国家植物园,一南一北呼应,分别在北京、广州揭牌。

  建设国家植物园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障生态安全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国家林草局在回复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时表示,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横跨6个气候带,覆盖8个主要植被类型,拥有4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带和重要植被类型等自然条件,以及现有植物园发展水平,地方积极性、财力和科研支撑情况,我国将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3年,《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明确:深圳要对标国家植物园推进仙湖植物园的高水平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组建专班,对照《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国家植物园设立规范(试行)》等,统筹推进深圳的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目前,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也正积极创建国家植物园。

  未来,国家植物园花落深圳,将是怎样一幅“美丽中国”愿景?据专班介绍,通过创建国家植物园,深圳将打造植物保育种类丰富、科研及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领先、产学研全产业链完善、先行示范特色明显的世界一流植物园,助力我国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深圳未来国家植物园亮点抢先看

  国家植物园可谓植物宝库,几乎涵盖全球珍稀植物。

  “如同绿色的诺亚方舟,丰富的植物物种收集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是国家植物园的根本特色。”据专班介绍,在迁地保护方面,深圳的国家植物园将成为全球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中心、世界首个全物种基因组数据化植物园,拥有数字化植物标本馆、100公顷的收集保育基地和37000平方米温室,达到“2个2万种(2万种活植物分类群、2万种或品种的低温保存植物组织)”收集规模和100万份植物标本馆保藏能力。市民游客到此,有机会看到90%的热带亚热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60%以上华南地区特有植物、55%以上华南地区本土植物,以及约3000种药用和经济植物。

  “科技创新是深圳的优势特色。如仙湖植物园的科学家领衔华大基因等单位成功破译了苏铁完整基因组图谱,并发现攀枝花苏铁基因组中一种细胞毒素蛋白基因能高效防治棉铃虫、小菜蛾等常见昆虫。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有可观的农作物应用前景。”专班介绍,深圳的国家植物园将汇聚全球科技力量,建立国家战略植物基因组数据库,发挥滨海城市和联络港澳的区位优势,推进植物科学高水平研究,实现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植物多样性保育、科研与生物育种、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深度融合。深圳的国家植物园将拥有国际一流的植物科学研究实验室,在迁地保护基础理论、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珍稀苏铁品种——德保苏铁

  作为“山海连城 绿美深圳”的重要生态节点,深圳的国家植物园还将营造高品质亚热带园林园艺空间,形成兼具游憩外事功能的40个专类园区,完成国家级“两库两中心”(国家级科普教育专家人才库、科普资料库、国家植物园植物科普教育中心和国家植物园志愿者中心)创建,建成世界一流植物研究与科学传播机构,讲好中国植物文化故事。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已是世界一流植物园,愿早日成为国家植物园,高效保护植物园多样性、建设最美园林、创建最诱人的植物学科普园地,成为国际顶尖的植物园!”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洪德元为深圳写下寄语。相信,这也是众多深圳市民的美好期许。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