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监测评价结果公布

  近期,广东省林业局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监测评价结果,20家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中有9家基地获评优秀等级,8家基地为良好等级,2家基地为合格等级,1家基地因不合格被取消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称号。

  第一批自然教育基地成效显著

  2019年,我省认定第一批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共20家,包含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林场和地质公园等。认定以来,第一批自然教育基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7家单位先后荣获“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称号。

图片

  据统计,第一批自然教育基地共建立自然教育场馆54个、自然教育径93条、各类标识标牌2157块,并配备有完善的解说系统。此外,这些基地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自然教育活动超过1.2万场,共吸引约80万人次的参与;出版自然教育图册书籍500余册,设计特色文创产品200余种,先后开展各类研学活动1000余次。作为第一批自然教育基地,它们具备理念先进、课程优秀、辐射力强等特点,对全省自然教育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三区共建

  “十四五”期间,广东形成了以“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沿海自然教育湿地特色带、粤北自然教育森林体验区”划分的自然教育发展布局。其中,珠三角地区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通过创新的自然教育宣传和传播方式,以自然与科技相结合,建设自然教育线上交流平台,实施自然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的三进战略,已建设成珠三角地区的自然教育名片。沿海自然教育湿地特色带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依托其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建了集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科研合作为一体的自然教育体系。粤北地区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通过利用森林自然资源,建设丹霞山科普小镇,充分发挥丹霞山“科普+旅游”的创新示范效应,推动丹霞山高禀赋多样化的山水人文资源向科普产业转换。

图片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把开展自然教育作为发挥绿美广东的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目前,全省共有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34家,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13家。接下来,广东将持续推进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的优秀经验,带动其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批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监测评价结果

图片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