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广宁竹——文化发掘能否势如破竹?

  在浩如繁星的植物种类中,如果要和文化联系起来,中国人大多会想到梅、兰、竹、菊“四君子”,但是,大概没有哪种植物能像竹子这样,能够对人类文明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曾有人著文称,竹子虽无牡丹的富丽、松柏的伟岸、桃李的娇艳、杨柳的轻盈,但它四季常青,格高韵胜,明净而深邃,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绿满怀。晋代有“竹林七贤”在竹林中清谈;唐代“竹溪六逸”隐居于徂徕山的竹海中,纵酒酣歌,谈诗论文;郑板桥也赞曰:“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为“竹子文明的国度”。近日,“西江历史文化之旅”终于来到了广东省著名的竹乡——广宁,这使我们有机会真切地品味竹文化的深厚魅力,每一个人都大赞不虚此行。
  略有遗憾的是,广宁竹文化的挖掘和发扬,目前还只是开了个头,所谓“竹海泛舟,前路漫漫”是也。
  记者探访  泛舟竹海 赏心悦目
  起初,记者们只是把此行当作看风景,行得惬意,玩得新鲜。当然,毕竟是带着任务在身,我们还是不同于一般的游客那般放怀。
  我们在广宁的第一段行程,就是参观竹海大观景点。在宽窄适中的绥江河面,我们所乘坐的竹排在机械快艇的牵引下溯流而上,两岸婆娑摇曳的竹影,不断地从我们的视野徐徐远去,却又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夕阳西下之时,缕缕阳光从竹缝间斜射而下,活脱脱一副光影交错的立体油画图。波光粼粼的水岸,青翠欲滴的青竹,快艇柴油机的轰鸣声以及竹排打水的湍湍之音,使我们在如痴如醉的同时,又有点时空错乱之感,因为,这野趣盎然的竹海、竹排,夹杂着现代机械的噪音,不能不叫人迷惑。也许,正是有了机械的轰鸣声,才一次次地将沉醉其中的游客,及时拉回到他们原本的生活之中吧。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中国人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畅游竹海的记者,脑中就不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当地导游笑称,品竹品到这一层次,不愧为“历史文化之旅”。
  文化内涵 深入生活
  竹海虽美,却始终难以使一帮意在探寻“文化”的旅者释怀,因为我们都背有“命题作文”的重任。这时,该县的宝锭山竹文化博览馆使我们如获至宝,在这里,我们才恍然醒悟,原来竹文化的内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的生活之中,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如此。
  宝锭山竹文化博览馆里收藏有全国最大的竹筷子、世界第一套竹书、全国最大的百竹图、全国最大的竹砧板、全国最大的竹花瓶,这些可都是“之最”啊!然而,细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这些其实都是很日常的生活用品,竹与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还在该馆看到了很多打动人的竹制品和艺术品,如当地政府从民间搜集到的竹摇篮、竹提篮、竹筛子、鱼篓和播种工具等,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令人震撼的是,一些艺术家,仅凭原始的竹筒和竹根等材料,就雕刻绘画出大批生动传神的杰作,其中一个名为“贝多芬”的根雕作品,更是将人的想象发挥到极致:原本浓密的根须,经过雕刻家的抚弄,竟变身为贝多芬那招牌式的爆炸式发型,再加上这里灵动的一镂,那里绝妙的一抽,一个沉醉的、跃动的、激情的贝多芬,正拿着指挥棒为我们演出呢!
  特色文化 南竹品牌
  广宁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和著名的武术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宁人种竹、用竹、吃竹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竹文化。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为广宁的竹文化作出过如下评价:广宁种竹和用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广宁铜鼓岗发掘出来的一批战国时期的墓葬里,已出土有青铜刮刀、篾刀等青铜利器,这是历史留给竹乡人民的一份重要遗产,而广宁又是处在北回归线上最南部,无论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形态上都适宜种竹,并较鲜明而且完整地体现了南方文化特色,即珠江文化(含岭南文化)特色。
  基于这样的认识,黄教授进一步提出,广宁竹文化应为南竹文化的一个最早的历史依据,广宁应该抓住机遇,着力打造南竹特色文化,做大做强南竹品牌。具体做起来的话,可邀请各地的作家、艺术家到广宁写竹、画竹、摄竹、创作出具有南竹特色的艺术作品,进一步宣传和推介广宁,提高广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开发 生态旅游 持续发展
  事实上,广宁县近年来已经在竹文化的开掘上动作频频,而且反响不俗。
  在宝锭山竹文化博览馆,记者见到了目前全球独一无二的《百“竹”字图》,它堪称展示数千年竹文化的艺术精品。《百“竹”字图》由四川籍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唐洪畴先生,选取上自商周、下至明清3000多年时域的一百个“竹”字,以竹雕的艺术形式精心创作而成,内中有尚留原始象形文字影响的甲骨文,有青铜时代的金文,有竹帛时期的大篆体以及纸张面世后的历代书法大师手写真迹拓本,观者由此百“竹”可看出中国文字演变的轨迹。
  勤劳智慧的竹乡人,十分珍惜身边这一最大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竹,他们不仅靠山吃山,还探索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路线,倾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观光、游览消费为一体的游玩胜地,竹海大观景区的开发就是很好的明证。该景区分“三区一带”,即竹文化景区、忘忧岛娱乐区、竹园度假区和百里翠竹长廓,是省内唯一的竹文化旅游风景区。
  竹书竹报 千载传承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科学和艺术的产品。竹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数千年来,中国先人们用竹子编织和雕刻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最近,广宁人正是抓住这一点,使广宁竹在文化界着实火了一把。这当中,他们用广宁竹制作而成的竹书、竹报,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好不喜欢。
  竹当作书写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我国其实源远流长,只是由于现今造纸技术的进步,造纸原料除了竹之外又有了很多别的选择,但一些以竹为原料的高级生活用纸,依然是广宁县的重要创收产品。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入今,广宁人极具创意地传承了中国人的历史情怀,用此地丰富的竹资源,成功制作出“竹书”系列产品,并获得2007年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且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就在前不久,由“中国报业发行之父”谭军波率领的《东莞时报》团队,巧妙地利用广宁之竹,令人叫绝地推出创刊号“竹报平安”。据说,2000份竹制的创刊号,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 相关资料
  中国竹子之乡——广宁

  广宁县位于广东中部偏西北,毗邻珠三角,距广州仅130多公里,总面积2459平方公里,辖17个镇,总人口54万。全县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山青水秀,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同时,广宁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底蕴丰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武术之乡、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有“中国最美竹乡”的美誉。
  广宁现有竹林108万亩,竹子200多个品种,有国家4A级竹海森林公园。目前,全县有竹业企业300多家,有一大批竹子加工个体户,主要生产竹制生活用品、竹子工艺品和竹编织品,包括竹家具、竹地板、竹凉席、竹砧板、竹炭等10个系列300多个品种,年产值6.5亿元。广宁三大美食系列之一的竹系列美食,包括竹笋、竹虫、竹林鸡、竹筒饭、竹炭酒和竹芯茶等,深受游客赞誉。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