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行业亟待结构转型

  我国人造板的产量已经蝉联世界第一很多年了。当越来越多的木制品“粘贴”上人造板“标签”的时候,人造板行业已经不能只考虑提高产量了。实践表明,一味注重产量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人造板发展的诸多方面正面临挑战。在近期刚结束的2008中国人造板投资贸易年会上,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人造板的发展现状、方向和挑战等方面的问题。专家普遍认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是人造板未来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状:年均增长超20%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可以看到人造板的身影,如家具、建筑、包装、地板等等。人造板的生产规模也随着林业的稳步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增多而逐步扩大。
  据有关数据显示,人造板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20%,2007年人造板产量达到7365万立方米。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有人造板企业6000多家,生产规模超过8000万立方米,继续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人造板作为木材产品的代用品,具有在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上优于天然木材的特点,近几年产量和销量的持续攀升使该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有关专家预测,受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影响,随着大量新房落成、旧房改造、家居及办公家具的更新换代,中国人造板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挑战:生产线亟待更新 企业必须结构调整
  据记者了解,90%的胶合板小型企业和刨花板生产线在“十一五”期间需要进行技术改造,600多条MDF生产线中的40%是上个世纪投产的老线,需要更新。另外,产品结构方面也不合理。目前,我国以优质大径级木材为原料的胶合板比例偏高,其占人造板总产量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比例;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城市废料为原料的刨花板比例偏低。定向刨花板、高性能复合板、无胶人造板、非木质资源和农作物秸秆板等产品比例很低。
  林业产业工业协会纤维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钱小瑜认为,木材资源紧缺制约了人造板产业的发展速度,由于短期内无法实现原材料的充裕供给,人造板企业相互争夺资源,引起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整体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进而造成行业整体效益下滑,中国人造板产业进入了资源决定效益的时代。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将是2008年及“十一五”期间中国木材加工行业的一大特点。
  与会专家还认为,人造板行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合格率低和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对策:加速林板一体化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上述的一系列问题不仅让专家感到责任重大,很多消费者也非常关心。“人造板好用,但担心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希望企业能够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北京的消费者赵小姐对记者如是说。
  据了解,过去的10年间,中国木材的需求量增加了大约80%。2007年木材价格上涨了约18%,预计未来10年内木材价格还将维持每年10%以上的上涨趋势。2006年到2010年,国家每年森林采伐限额约为2.5亿立方米。目前,国内每年森林蓄积消耗总需求量已达5.5亿立方米,每年缺口2亿立方米,2010年将达到3亿立方米。这一现实需要人造板企业同步建立原料林基地,把原料林基地当成第一车间来建设,实现林板一体化,并加速这一过程。充分利用竹材、农作物秸秆和废弃木材,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资源的利用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容忽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总体来说是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利用木质原料为主向利用木质原料和木质废弃物、非木质原料并举转变;由仅扩大生产规模的单一发展模式向扩大规模与节能降耗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把这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问题解决好,才能推进人造板行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