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造板业30年变迁

  我国人造板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使我国人造板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30年间,我国人造板工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实现了由传统加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至2007年底,我国已有人造板企业达6000多家,生产规模每年达9000万立方米,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发展成就   1978~1990年是人造板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我国相继引进国外人造板成套设备,重点建设了一批人造板骨干企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国产设备的开发和生产,人造板产量大大提高,年产量从62.5万立方米增长到245万立方米,年均增长24.3%,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90年代后,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资本的进入,推动我国人造板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00年产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5%。   跨入新世纪以来,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人造板工业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人造板产量高达8839万立方米,是2000年产量的4.41倍,年均增长48.8%。   胶合板近10年来,受市场和原料的影响,产量有起有伏,但总体上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胶合板企业5000多家,生产能力为每年4000万立方米,生产原料以进口阔叶材和国产速生材为主,大部分企业集中在江苏、山东和河北省。我国胶合板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排名第一,2007年生产3561.6万立方米,进口30.6万立方米,出口878.2万立方米,出口额35.8亿美元,进、出口量分别比2006年提高5.76%和22.91%,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日本、英国和韩国。   纤维板我国纤维板生产经历了硬质纤维板和中(高)密度纤维板两个阶段。90年代初,拥有硬质纤维板企业550家,年产量近200万立方米。到90年代后期,受家具和地板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中(高)密度纤维板增速超过了胶合板和刨花板同期增长速度,逐步替代了硬质纤维板产品。现有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684条,设计年生产能力3294万立方米,分布在20多个省区,生产能力排在前10位的省区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75.6%。2007年纤维板产量2729.8万立方米,进口60.5万立方米,出口304.4万立方米,出口额10.86亿美元,进、出口量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56.34%和70.75%,主要出口国为沙特阿拉伯、美国、韩国和土耳其。   刨花板生产企业600余家,年生产能力800多万立方米,进口生产线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苏和吉林省。我国刨花板生产在“八五”期间增长较快,“九五”期间增速减缓。近几年,通过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建设,产量大幅回升。2007年产量829.1万立方米,出口11.9万立方米,进口34.1万立方米,主要进口国为泰国、马来西亚、德国和奥地利。   其他人造板主要包括细木工板、竹材人造板、秸秆人造板和功能型、结构性人造板等,其中细木工板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2007年其他人造板总产量1718.1万立方米,其中细木工板1324.1万立方米.  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继续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人造板行业也面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从“两防”(防过热、防通胀)改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将有利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人造板行业发展。   我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已经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问题。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将是今后3、5年内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的一大特点,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成熟的工人队伍、一批名牌产品、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都将是推动人造板行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动力。预计今后我国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注重原料林基地建设,实现林板生产一体化;二是技术进步加快,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日趋合理,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注重规模效益,大型人造板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四是结构性板材需求量上升,非木质人造板发展加快;五是注重循环经济发展,环保型板材开发和城市木质废料的回收利用快速增长。   今后10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依然大于挑战,而人造板行业正处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成为人造板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作者】:钱小瑜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