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镇龙江村黄京塘村民小组村民在晒茶籽。 冯晓铭 摄
又是一年茶油飘香的季节。
日前,贴着龙川县黄石镇“双峰”标签的茶油一批批分别被送往河源、惠州等地的超市。
有着“全国油茶示范县”金字招牌的龙川县,今年油茶喜获丰收,全县预计可产茶油100多万公斤,产值过亿元。
发展绿色经济,加速绿色崛起,打造东江河畔的“绿色油库”。龙川县立足县情,把发展油茶作为一项特色、富民产业大力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将油茶树变成“摇钱树”,把油茶林变成“绿色银行”,促使贫困户脱贫奔康,油茶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在山出路在油茶
发展在山,出路在油茶。这是市委书记陈建华2008年到黄石镇调研时为该镇指明的一条发展之路。
有着“油茶之乡”美誉的黄石镇,位于东江河畔,群山丛中。4年来,黄石镇委、镇政府把发展油茶作为该镇富民强镇的重要抓手,全力扶持引导农民种植油茶,对老油茶林进行升级改造,朝着油茶专业镇目标迈进。目前,该镇新种油茶1.6万亩,全镇油茶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今年,黄石镇2.5万亩成年油茶林预计可产油15万余公斤,产值1500多万元,全镇人均可增收1000多元。
黄石镇走油茶发展特色之路,是龙川县发展油茶产业的缩影。龙川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高产优质油茶列为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龙川县油茶产业的意见》,提出坚持“依靠科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循序渐进、逐年发展种植”的原则,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不断扩大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改良老油茶林。
目前,该县已规划建成两个油茶主产区,分别是赤光片主产区(含赤光、田心、岩镇、回龙4个镇),黄石片主产区(含黄石、黎咀、车田、四都、义都5个镇),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成年油茶林18万多亩。
科学种植促茶农增产增收
黄石镇龙江村村民、60多岁的骆日洋于上个月开始建新房。建房之前,他从当地一个高山油茶加工厂里预支了9000多元,作为建房的启动资金。
今年,骆日洋家种的120亩高山油茶全面增产并实现丰收,光这一项可给他带来3万元的收入。
事实上,在有着油茶产量“小年”之说的今年,龙川县很多油茶种植户都与骆日洋一样,油茶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在往年的基础上实现了增收。
“主要是加强了对农户的培训,科学种植让产量有了保障。”说起“小年”增收的原因,龙川县油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要求,对农民加大了培训力度,原来粗放式种植逐渐改变成精细式科学种植,进一步提高了种植管理水平;对老油茶林进行改造升级,科学施肥、剪枝、除草,提高油茶的产油值。
在加大对农户培训的同时,龙川县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和成立油茶种植合作社等灵活方式,引导、扶持农民种植油茶,促进百姓增产增收。
据统计,龙川县今年油茶产量预计可达100多万公斤,总产值过亿元,惠及全县30多万农民,可实现了人均增收300多元。
打造品牌龙川茶油走出山门
连日来,位于黄石镇龙江村黄京塘村民小组的龙川县黄石镇高山油厂门庭若市,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开进了这个僻静的小山村,将一桶又一桶色泽金黄透亮、具有浓郁油香的茶油拉走。
“每天都有10多辆车开到厂里,买走几百公斤茶油。”黄石镇高山油厂负责人骆培林表示,买主们大部分是老顾客,也有部分是老顾客推荐过来的新客户,冲的都是“双峰”这个牌子。
打造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川县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油茶产业招商力度,打造品牌。截至今年11月底,该县先后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油茶种植加工企业8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3家,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油茶产业的规模效益。目前,该县已经培育了“名香世家”、“千家欣”、“森林源”和“双峰”等油茶品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之路正逐步形成。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川县立足长远,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引导鼓励油茶龙头企业申请并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争创省优品牌或国优品牌。据了解,黄石镇引进的龙川县星汇山林开发公司,在2009年获得了香港有机食品认证。该公司规划在该黄石镇建立万亩有机油茶种植基地,目前已经种植5000多亩。
龙川油茶产业正贴着“品牌”的标签,走出大山,走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刘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