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增城的25万亩桉树林将彻底消失。近日,增城市推出了史上最严的“禁桉令”。今年植树节期间,增城已启动桉树退出工程。
桉树是华南种植广泛的经济速生林,从上世纪90年代起,增城大种桉树,既消灭了荒山,又增加了经济收益。伴随桉树大面积的集约种植,其对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渐渐浮出水面。桉树单一树种大跃进式的“造林炼山”和过度采伐,导致土壤肥力快速衰退、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干旱、表土板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桉树本生于澳大利亚,虽是优良的造纸原材料,却因过于强大的吸水、吸肥能力,被科学家谑称为破坏生态的“抽水机”。
桉树超强的吸收能力,不仅能“抽水”,甚至还能“吸金”。不久前,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有报告称,桉树强大的根系能够深入地下数十米,在吸收水分时,能将水中微量的金元素吸进树体。
桉树在南方省份的大面积引种有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桉树木材主要用来打成纸浆和木片,制造纸张和纤维板。据介绍,桉树和杨树、松树是世界三大速生材树种。它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树种,生长旺季,一天就能长高3厘米,一年能长10米,在海南的桉树试验林中,最高生长速度是每年每亩4立方米;它的轮伐期极短。我国马尾松人工林的轮伐期为20至25年,杉木轮伐期为15至20年,而南方各省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为5至7年,雷州半岛上甚至能短至3到4年;作为速丰人工经济林,桉树适应性强,适宜于集约经营和高产栽培。
由于桉树这些优良的种植效能,近年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均大规模发展桉树经济,2012年,我国桉树种植面积已达360万公顷,成为继巴西、印度之后又一桉树大国。
造物弄人。桉树纯林的大面积营造已经引发众多生态负效应, 成为环保人士的众矢之的。桉树被称做“抽水机”和“吸肥机”,看不见一棵杂树的桉树林被比作“绿色沙漠”,甚而出现“桉害”的说法。
据媒体报道,2002年,广西北海与全球最大的造纸公司——斯道拉恩索签署了林浆纸一体化协议,斯道拉恩索投资220亿元人民币,委托广西林业集团为其征收240万亩林地,用于建厂造林。时至今日,据国内环保组织人士调查,北海合浦县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大面积的桉树纯林使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桉树林附近的一些沟渠开始干涸,农业耕作失去灌溉用水。
中科院广州地理所研究员陈朝辉对于当年广东等地发展桉树经济的激进手段颇有看法:“一些公司为了追求栽种面积最大化,往往采取砍林炼山的野蛮做法,把几十万亩山林全部砍掉、烧光。”
对于“桉害”之说,国家林业局桉树研发中心研究员陈少雄认为,桉树本身对生态没有任何破坏性,但如果种植方式不对,比如大面积单一种植,不论哪种人工林,都是不合理的。
陈朝辉认为,必须从科学与可持续的角度来思考桉树的出路。无论哪一个树种,一旦违背自然规律进行纯林栽种,后果必然堪忧,松树与杉树的过量种植同样会引发严重的生态失衡。
看来,对于生态的破坏,罪不在桉树,而在于竭泽而渔的造林方式。
中国有句古语:“大树之下,寸草难生”。桉树的罪与罚为人们提供了启示: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的企业生态环境多么重要。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外企还是内资,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只要能增加就业,创造财富,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都应该得到一份养分,都应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野百合也有春天。
要让桉树发挥长远的经济效益,还需要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