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发展非公有制林一箭四雕

近两年,肇庆市非公有制林业异军突起,成为林业招商引资工作中新的亮点。在这项工作中,怀集县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外资、民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目前正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递增。该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兴起,绿了荒山,富了当地的农民,旺了投资者,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来源,可谓“一箭四雕”。近日,笔者走访了该县的一些村子和企业。    当地农民:解决就业,增加了收入   提到非公有制造林的兴起,给当地农民带来哪些好处时,该县甘洒镇草朗村村民个个喜上眉梢,赞美的话如出一辙:好处多多。村民黎育朝告诉笔者:仅摆在眼前的就有三个,一是村里出租给绿洋实业有限公司的山地,合约签订之日就拿到了当年的全部租金,祖辈几代守了这么多年的山,出租山地拿租金还是头一回;二是承包者租用村里的山地种树,挖坑、栽苗、施肥等活儿,全部聘用本村村民,挖一个树坑、栽一株苗给多少钱,公司都计算得清清楚楚,并按期如数付款;三是给树苗浇水,现正值春天,栽下的树苗只有勤浇水才能快长高长粗,这些活村民又全部揽了过来,按株计,又是一笔收入。还有以后的管理、伐木、搬运、再种植……这些活,从年头到年尾都有得干,这对我们村民来说是条好财路呢!   据了解,草朗村有山地1万多亩,前两年还是荒山一片,一些农户种下的树苗,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技术指导,一年半载长不了多高,变成了低产林;有的农户干脆放弃管理,都忙着到县城找工作去了,山地变成了荒地。去年,该村将1万亩山地租给了绿洋实业有限公司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家户户不但拿到了租金,更重要的是,公司为村里提供了就业机会,全村3000多口人,有超过一半的村民成了绿洋公司的固定员工,到了种树忙季,山上山下都是当地村民。一般情况下,每个劳动力月收入都有几百元,多则近千元,按一个农户三到四个劳动力计,家庭月收入就比较可观了。    投资企业:资源丰富,可大展宏图   于去年2月到怀集县投资创办林业基地的绿洋实业有限公司,是怀集县引进的六家较大规模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到来之初,只是尝试性地租用当地的几万亩山地来发展速生丰产林。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后,公司领导层计划将速生丰产林面积扩大到40万亩。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改变了计划呢?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里有两个丰富的资源,一是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二是当地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还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这些足以让我们的公司在这里大展宏图。”该公司负责人符布如是说。他告诉笔者这样一些事情:公司原来对林业工作只是“半桶水”,自进驻怀集后,当地林业部门派来了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进行悉心指导,怎样炼山(开荒)、何时播种、如何管理、都一一传授了。目前,公司种下的二百多万株桉树苗,全部生势良好。符布认为,怀集县有着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特别适合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至目前,该公司已备耕山地6万多亩,计划今年内全部披绿。目前已有2万亩种上不同品种的树苗,其中4000多亩的巨尾桉树,平均株高已达到5米多。开春以来,在该公司承包的山地,平均每天聘请超过1000多名当地村民,工作是为公司开荒、挖坑种苗等,至今已投入造林资金2000多万元,平均每月支出的劳工薪酬达80多万元。    政府:绿了荒山,丰富了税源   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业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是怀集县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的问题。该县在发动群众掀起造林热的同时,在确保林业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外资、民资来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既使投资企业得益,又可以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为政府带来丰富的税源。该县今年计划造林绿化山地11.5万亩中,有10万亩为非公有制造林,占全县造林绿化计划的九成以上。   在招商引资上,怀集县制定了多项优惠措施,如企业投资兴办林业基地连片500亩以上,需要砍伐现有树木的,县林业主管部门优先安排砍伐指标;对新造林一次500亩以上(含个人或企业),经林业部门批准后,给予返还育林金60%、维简费80%的优惠;投资连片开发和合作使用的荒山残林、低效益林、滩涂等,以搞开发性农林业种植基地的,免交土地使用税等等。在技术上,县林业部门专门组织了技术人员和专家,联合组成专家组,亲自到投资者所承包的山地,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协调政府各部门,加强沟通,使企业早投入、早出效益。   怀集县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台湾、顺德、南海、东莞等地商人前来投资置业。至目前,较大型的企业有绿洋、鼎丰、顺龙、茂丰、励通、陆丰等六家,已签订山地租赁合同30多万亩,计划兴办林业基地近200万亩。不少企业已决定在这里设立以生产、加工木材料的工厂,将大大丰富政府的税收来源。(杨永新 孔庆峰 肖志东)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