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茶杆竹富林农 年出口创汇1200多万元

茶杆竹是怀集特产,当地人又称为“厘竹”。怀集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这里的山头河边生长着54万亩茶杆竹,其中已成材的有30万亩,年产量7万吨。目前全县有茶杆竹加工厂400多家,产值达1.1亿元。茶杆竹每年出口创汇1200多万元,居全国之最。    ◆◆“茶杆竹”曾做成飞机零件◆◆   茶杆竹主要产于怀集,该县的坳仔镇、永固镇、闸岗镇、怀城镇大坑山一带的土质和气候最适合茶杆竹的生长,因而竹质最好,单位面积产量也最高。到了其他地方则较难成活,即使成活也会产生变种,纤维质量较差,种出的茶杆竹也会细小。   茶杆竹素有“钢竹”之称,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制作钓鱼杆、滑雪杆、路标杆、鸟笼、高档家具,以及花篮、竹帘和雕刻工艺品等,还成为欧美等国家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作物的棚架或篱笆,是我国出口欧、美、澳等国家的重要产品。   19世纪前,产地农民只用茶杆竹制作竹床、竹椅等家具,或搭棚、围篱笆、当燃料,也有竹农砍运一些茶杆竹出口销售。据当地史料记载,清朝道光年间,坳仔镇一位农民砍了几捆茶杆竹扎成竹排运送到广州街头摆卖。一位英国商人见竹子鲜黄,竹质坚韧,便买了一些带回英国做钓鱼竿,受到许多人的赞赏。后来,该商人便托中国商人收购茶杆竹,供应英国市场,并声称非中国坳仔镇茶杆竹不买。   道光二十年(1840年)港商陈伯如(佛山人)最早在坳仔墟的河南岗(今坳仔林业站一带)办均利兴竹庄,收购茶杆竹,用船运到广州再加工、包装,经香港运销西欧等国。后来,南海、佛山的商人接踵而至,先后在坳仔一带绥江沿岸办竹庄,茶杆竹销量因此大增。去年10月份,该县的骏明公司到广州参加第96届秋交会,全面展示茶杆竹的风采,受到外商的青睐,当即签订各类茶杆竹出口600吨,价值33万港币。今年1月13日,又有来自欧盟多个国家的33位学者专程到怀集考察茶杆竹的生产和加工。据坳仔镇的村民讲,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当时在偏远的山区农村,有的人就以茶杆竹充当筋条作建筑材料,构建房屋或简易桥梁,称为“竹筋”。据说美国也曾经将茶杆竹塑化后做飞机油箱的零部件。上世纪50年代,苏联用坳仔镇的茶杆竹制成“古比雪夫”牌的滑雪杆,曾风靡一时,乃至当时的一些国际滑雪比赛中也规定要用中国坳仔镇茶杆竹制作的滑雪杆。    ◆◆茶杆竹眷恋故土出境就变种◆◆   1974年,莫里古的学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地理学家马丁遵照老师遗嘱,偕夫人远涉重洋来到坳仔镇,对茶杆竹进行考察。回去后,他又在《世界竹子研究》一书中做了详尽的介绍,使茶杆竹饮誉海内外,名声大噪。当时用茶杆竹制成的钓鱼杆在美国的市场售价每支最低100美元,高的可达200到300美元。   马丁教授来怀集考察时曾将茶杆竹的竹种和一些坳仔镇的泥土带到美国继续研究,想让这种来自中国的神奇竹子在美国扎根成长,但是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气候、水土等原因,茶杆竹在那里长得很瘦小,怎么也繁衍不开。真是一方水土长一方竹啊!    ◆◆山乡翠竹富甲一方◆◆   在茶杆竹产量最大的坳仔镇,全镇种植茶杆竹16万多亩,每年生产量近4万吨。该镇的仙溪村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可全村300多户人家都靠种茶杆竹脱贫致富。目前全村的1.4万亩山地80%都种上了茶杆竹,年产值10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超过4000元。该村的九成农户建起了钢筋水泥楼,购买了彩电、音响,摩托车达200多辆,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海深处富裕村”。坳仔镇璃玻村利用集体山地租赁给当地农民承包经营种植茶杆竹,不但带富了农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数十万元,成为当地经济实力雄厚的强村。   坳仔镇茶杆竹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竹子加工业的兴旺,全镇办起的茶杆竹加工厂达350多家,年产值4000多万元,创税利300多万元。茶杆竹加工大户蔡用金在“茶杆竹加工一条街”办起的茶杆竹加工厂,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晒竹地5200平方米,年加工茶杆竹2400吨,经营规格有60多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往广州、深圳、台湾、美国、荷兰等地,年创税利35万元,成为全镇加工茶杆竹致富的典型。现在他已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水泥楼,还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方剑辉 文汉)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