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东·生态优品③ | 德庆:一棵巴戟 带富万民

  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提出推动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此,广东林业联合南方农村报推出《绿美广东·生态优品》专栏,每期为大家推介一个广东林特产品,本期带大家走进德庆,了解那里巴戟产业的发展情况。

图片

  盛夏六月,肇庆市德庆县青山如黛,绵延不绝,不时见到一片片巴戟地“倾躺”在海拔300米左右的苍翠山林中。

  具有壮血气、强筋骨、法风湿等多种功效的巴戟是我国一种传统中药材,属“四大南药”之一,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德庆是巴戟的道地产地,在900多年前就开始了巴戟栽培,历经近千年传承与发展,德庆巴戟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广东“土特产”,先后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

图片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些年来,德庆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推进巴戟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带动农民探索巴戟产业发展新路径,不断提高德庆巴戟核心竞争力,将德庆巴戟发展至种植农户1.2万多户、面积5.98万亩(占全国90%以上)、年产值8.04亿元的富民兴村大产业。如今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正给德庆巴戟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

  药用价值高 有着“南方人参”之称

  巴戟,属茜草科藤蔓植物,俗称鸡肠风,学名巴乾天,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 东汉华佗所著的《华氏中藏经》以及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等一大批中医典籍中,均有关于巴戟功效与使用方法的记载。 

  喜温暖湿润、怕寒冷的生活习性,让巴戟主要生长在广东、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茂密丛林中。

  “在多个巴戟产区中,德庆的地理气候是最适宜巴戟生长的。”德庆县林业局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德庆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境内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西江,山峦起伏,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短,十分适宜巴戟生产

  据史书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德庆就开始了巴戟人工种植。历经千年,传承不止,至2002年,德庆县高良镇就被列为广东省“一乡一品”(巴戟)项目基地镇,2016年通过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明确将德庆县列为巴戟的道地产地;2018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德庆巴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德庆巴戟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图片

  好山好水出好药。来自肇庆市高要区的巴戟采购商林富全直言:“相比其他产区,德庆巴戟根大、肉厚、芯薄、多汁,是巴戟中的极品,最受药商青睐。”

  德庆巴戟能够持续发展,得益于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用途广泛。据现代医学研究,德庆巴戟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又有治疗肾虚骨痿,腰膝酸软等之效,常用于药方、浸酒、滋补、养生等,誉为“南方人参”。

  富农效果好 亩产值可达4万元

  在德庆县的高良镇和莫村镇,村民山上采挖巴戟、村里分拣巴戟、集市卖巴戟的场景所处可见。

  “德庆巴戟不仅在医药界发挥显著‘功效’,对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也有着天然‘疗效’。”高良镇副镇长鲍子德表示,巴戟种植一般4年可挖收,平均产量约5000斤/亩,以目前的市场价8元/斤算,收入可达4万元/亩;扣除山地租金、开垦、种苗及管理等约1.5万元/亩成本,亩纯收益达2.5万元,折合每年平均收益6000多元/亩

  良好的种植效益,激发了农户投资热情。据介绍,近几年,德庆巴戟种植面积稳步提升,目前全县巴戟种植户达1.2万多户,种植面积5.98万亩,占全国6.9万亩的90%以上,年巴戟产量3.92万吨,年产值8.04亿元,成为助农增收致富大产业。

  “巴戟对山地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很难拿到适合的山地种植。”高良镇都洪村巴戟种植大户郭盛直言,他是2018年回到家乡投身巴戟种植的,面积由最初的5亩扩到目前的30多亩,预计今年除了能收回投入成本外,还能实现赢利。

  除了直接的种植收益外,巴戟产业强大的就业带动能力备受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认可。德庆县莫村镇双楼村鼎煌巴戟加工厂负责人陈献果表示,巴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都需要聘用许多人工,仅鲜巴戟初加工环节,需要的人工费用就达1元/斤,以全县每年加工5万吨鲜巴戟算,可直接为农民带来劳务收入1亿元。 

图片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助力巴戟产业高质量发展,早在2012年,德庆县就在高良镇旺埠村建立起广东省内唯一的巴戟专业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年交易巴戟10多万吨、年交易额达2.5亿元,同时培育了一批巴戟销售专业队伍。

  一系列组合拳的带动下,德庆巴戟产业近些年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如今,种植加工巴戟早已成为德庆高良、莫村等乡镇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市场潜力大 小特产必成大产业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近些年在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度正逐年提升,加上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巴戟作为岭南“四大南药”之一,其市场销量也与日俱增,潜力巨大。

  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庆巴戟主要用于配方,而中成药生产原料用量还不多,当时全国巴戟销量只有500吨左右;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德庆巴戟不但配方有所增加,而且作为原料生产中成药的产品也在不断增多,全国年销量也逐渐增加到1000多吨;进入新世纪后,以德庆巴戟为原料的补肾类、不育不孕类、风湿痹痛类中成药和保健品畅销市场;加上新增的食用需求,德庆巴戟市场更是数倍增长。 

图片

   “目前德庆巴戟在全国已有相当知名度了,在业界已有‘北有宁厦枸杞,南有德庆巴戟’的说法。”林富全说,眼下的德庆巴戟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它不仅作为药材,还作为温补食材在用,比如做成巴戟糕、巴戟酒、巴戟汤、巴戟糖等,受到越来越多国内药企巨头的青睐。

  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让德庆上下都对巴戟产业充满信心。“这些年我们巴戟都不愁卖,我们只都想想着如何种出更高品质、更高产量的巴戟,这样收益准有保证。”多位巴戟种植户与加工厂都如斯表示。

  德庆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县委县政府正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契机,立足德庆县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带动农民探索巴戟产业发展新路径,推进巴戟全产业链开发,不断提高德庆巴戟核心竞争力,把巴戟打造成德庆土特产中的金字招牌。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