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 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在霞山区海滨大道南附近,有一株枝繁叶茂、古朴苍劲的垂叶榕。树身上挂着“二代身份证”,扫一扫二维码便可看到古树的档案。资料显示,这棵古榕树曾见证了一段湛江抗法的历史。

  古树名木被称为“活化石”,社会人文历史的变迁深深地烙在它们的年轮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从制作保护牌到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从管养保护到建设绿美古树乡村,近年来,湛江持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力度,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努力绘就绿美湛江新画卷。

  一树一档

  全方位精准守护“活化石”

  霞山区深田村委会世祠屋前,苍劲巍立的垂叶榕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树身上的挂牌清晰记录了它的信息:一级古树,估测树龄510年,树高11米,胸围634厘米……

  扫一扫牌上的二维码,古树的历史立刻展现在眼前。其中记录着“据附近村民称此树为明朝时期种植,历史悠久。在二百多年前,西南面有一枝条垂向地表,嵌入地里,吸收营养,形成一重‘榕树门’,但后来相连的树枝被台风折断,嵌入地面的枝条形成新树体,现此树西南面正常生长,所以附近村民称这两株树为‘母子树’……”

  古树的档案来源于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湛江市绿化与生态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所实施的全市古树名木普查。该轮普查查清了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状况和生长情况,建立起古树名木档案,并进行挂牌保护。在2018年普查基础上,2022年湛江又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补充调查和更换新牌。

  如今,全市的每株古树名木都有了“身份证”,保护牌上标明古树名木的中文名称、学名、科属等信息。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数据库也随之建立起来,文字、照片齐全,一树一套的古树名木档案,不仅被“浓缩”在二维码里刻印在保护牌上,还录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市民快速跟踪了解古树名木的具体信息。

  不远处,古树的专属高科技卫士——24小时视频监控摄像头正默默记录着古树的生长情况。“目前湛江已完成对全市56株一级古树名木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工作。视频实时监控数据回传至省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展示,实现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保护。”湛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视频监控守护一级古树工作自2022年初正式启动,通过智能平台统一监控,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古树名木的情况,不仅能对濒危古树名木量身定制抢救方案,还能第一时间发现折枝、毁损、偷盗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化。

  政策保障

  市民为古树名木撑好“保护伞”

  去年,《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出台,提出要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湛江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4月1日,《全市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下发,根据部署,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统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一项项政策的落地,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各县(市、区)还签订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进一步压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湛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光热丰富,良好的自然条件,政府的重视和民众爱树护树的传统,共同造就了湛江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湛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麻章区太平镇王村,村委书记周德海对村中的古树如数家珍:“这棵是300年的荔枝古树,因为有双色树冠,我们也称其为‘鸳鸯树’;这棵是240年的樟树;这棵是180年的龙眼树……”

  据悉,该村共有15棵古树,几十年的珍稀树木更是数不胜数。为此,村里对分散的古树采取修建树池等方式进行保护。针对密集分布的珍稀树木,村里还特意修建了一里长古树林生态走廊,不仅方便集中养护,也可供游客观赏游玩。

  据介绍,王村一直有保护古树的传统,不仅长辈从小教导孩子爱护树木,村里小学在上课时也会时常向孩子们宣传保护古树的重要性。无独有偶,在霞山区后洋村,村里的17棵古树也在村民的呵护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据村干部介绍,在有古树的位置,村中修建道路或村民修建房屋会自觉绕开,为古树留下生存的空间。

  当前,湛江正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全面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和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计划到2027年底建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和湛江本士文化特征的绿美古树乡村21个,古树公园16个,并对115株古树名木实施抢救复壮,让市民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古树的故事

  村民接力,世代守护

  雷州垂叶榕“独木成林”

  穿过阡陌小道,大面积的绿意铺展在眼前,如同误入一片原始丛林,沁人心脾的植物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在层层叠叠的枝叶中,一个身影正忙碌着,那是今年67岁的黄汝。

  只见她挥动枝剪,熟练地从树干基部将藤切断,再铆足了劲将缠在树上的藤拽下来。自七年前与丈夫凌兴初搬到这里,看护这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已成为黄汝的习惯。

  据资料记载,这是一棵垂叶榕,位于雷州市覃斗镇凌新村委会凌宅旧村场,估测树龄为260年。垂叶榕气生根发达,树冠广阔,遮天蔽日,有些分支甚至比百年以上的大树还粗,枝繁叶茂。据村民测量,垂叶榕有230余条落地根,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多达一千多条,树阴覆盖面积逾4亩,不知情者多以为这里是一片树林。

  在村民的心中,这棵垂叶榕是镇村之宝。“这里是旧村所在地,没水没电,几十年前村民觉得在这里生活不便,就搬到了3公里外的新村。但是村里的老人还是常回到垂叶榕下乘凉,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也会到这里来看看。古榕树承载着村庄的记忆。”黄汝说。

  如今,在这棵垂叶榕旁只有两户人家常住。一户是凌兴初夫妇,另一户则是远近闻名的“守树人”凌兴浩的后人。据介绍,凌兴浩一家世代守护垂叶榕已有100多年,但仅凭一家之力守树,终究力量单薄。

  七年前的一天,黄汝与丈夫回到旧村时,发现垂叶榕已不似记忆中那般繁茂,枯叶遍地,乱藤缠绕,令人心痛不已。在凌兴初的心里,垂叶榕见证着村庄的变迁,承载着村民的精神寄托,不能眼睁睁看着它衰弱。

  夫妻二人商议过后,决定搬回旧村接力守护古树。清理杂草、腾挪巨石、修枝整形、驱除虫蚁……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垂叶榕再次绽放出勃勃生机。

  “现在这里打了井,通了电,进村的车道也铺设好了,常有全国各地的游客过来游玩。”黄汝说。如今走进垂叶榕树下,头顶的鸟儿吱吱喳喳,身边花草葱郁。用彩砖铺设的小道曲径通幽,石凳石椅、台桌点缀林间,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游览观光,古树焕发出了新生机。

  树龄725年依旧枝繁叶茂

  湛江最老古树长在千年古刹中

  盛夏时节,雷州被笼罩在火辣辣的阳光里。西湖公园北侧的天宁寺中却清幽凉爽,参天的榕树用绿阴把这座千年古刹与暑热隔绝开,使寺中人更添一抹平静。

  天宁寺古称“报恩寺”,亦称“天宁万寿禅寺”,由开山祖师岫公创建于唐代大历五年。

  走进寺中,殿前香火弥漫,一阵清风拂过,烟气四散,缭绕在古榕周围,为其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据湛江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结果显示,这棵树龄725年的榕树为全市树龄最大的古树,树高约17米,胸径228厘米,冠幅24米。

  该树树皮呈深灰色,有锈褐色缠绕枝干的气根,远看似长髯随风轻飘,又像垂柳婆娑嫣然。气根从干枝萌发而出,有的垂直朝下生长,有的缠绕枝干延长。气根尖端生长点伸到土中,地下部分迅速长成根系,地上部分长成树干,下垂气根入土生根,复成一干,形似支柱。

  缠绕枝干的气根,其尖端生长点伸进腐朽的树体,均可生长。先长根,后萌枝芽,再生叶子。这许多气根粗细不一,枝干交织,宛如栅栏,像藤蔓一样同根共生,一脉相连,甚是壮观。

  千百年来,北宋名相寇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等名人雅士,皆或久或暂寓于此寺,并留下墨宝。如寇准居天宁寺西馆时,曾留下诗文《临海驿夏日》:“最怜夏木清阴合,时有莺声似故乡”;清光绪年间内阁学士徐琪留下《天宁寺访怀波堂故址》:“老树当檐滴空翠,通臣浮海作散仙”;苏轼题“万山第一”于石匾之上……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纲诗至今犹脍炙。曾只是一棵小树苗的榕树已长成参天大树,与千年古刹相厮守,相得益彰,成为古刹一景。来到天宁寺进香礼佛游览的人们,走近这棵高耸入云的古榕树,似乎仍能听闻千年来的古刹往事。正所谓“古刹不断名贤至,树历千年慰客心”。

  麻章王村古树的树冠下俨然一个休闲小广场

  美丽的麻章区太平镇王村,村中随处可见原生态的古树,夏日的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来者讲述着村庄的往事。

  在村中一棵远近闻名的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见血封喉”前,周德海停下了脚步:“这是我们村里年龄最大的树,也叫‘九龙树’。”据介绍,古树树龄530年,高16米,胸径160厘米,冠幅27米,曾获评“广东十大最美古树”。

  古树树干粗壮,要数人才能合抱。树杈交错伸展,枝叶繁茂,远观如“千手观音”。广伞形的庞大树冠造就了近5亩的绿阴。孩童在此嬉戏玩闹,老人围坐乘凉,俨然村中一个休闲娱乐的小广场。

  近观,古树粗壮厚实的根部更为奇特。靠近树头部分像板状,延伸开来的九条板状根茎,向四周爬伸、盘绕,或深入地下,虎踞龙蟠,形如“九龙会聚”;或盘曲一团,裹住石头,形似城墙;树根竟然穿石而过,与石头融为一体,分不出是石头还是树根,保持了侵袭后的原始模样。

  在周德海的记忆中,自出生以来,古树便是如今这般模样。“村里的长者说,在建村之初,古树便已存在。我以前常爬到树上,摘下几个成熟的果实后,拿回家里用盐水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去除汁液后就可以吃了。果实味道微甜,在缺糖的年代,这便是孩子们喜爱的小零食。”

  对于村民而言,这棵世代陪伴村庄的古树是祖先的福荫,要悉心养护。“2016年我们曾计划在古树南边200米左右修建祠堂,在挖地基的时候挖到了古树的树根;2019年有村民在古树西边300米左右也挖到古树的树根,可见古树和村庄已经紧密相连了。”周德海表示。

  前些年,村民们注意到古树附近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于是自发筹款,围绕古树修建围栏以巩固水土。“我们现在每天都会仔细查看古树,发现问题了马上向麻章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反映,他们便会联系专家过来检查,并对古树进行复壮。”周德海介绍道。

  “这里之前有个树洞,内部已经腐烂了。我们反映情况后,有专家过来对树体腐烂木质进行清理,杀菌消毒,还用环保农药灭杀树体内害虫,并用改良补树专用材料对伤口全面涂抹,防止病虫的侵入和促进愈伤组织的再生。”周德海蹲下身摸着树根的一处说道,“现在恢复得挺好的,大家看见都很高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