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一段文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施毒箭,诛大虫(老虎)的场面:"只见山坡旁隐隐跃跃,倒像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大虫着箭,竟自不动了。多九公喝彩道:真好神箭,果然'见血封喉'!"在我国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傣族人和当地人常把一种树的有毒汗液涂在箭头上,用来射杀野兽。这种树就叫"见血封喉"。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写道:"化州、石城之间有药树,状似木棉。其精液白色,见风则黑,是名药脂,土人以濡箭镞为瞑药,以射虎,虎三跃死矣。"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又名箭毒木,弩箭王、大毒木、加独、药树。为桑科常绿或半落叶大乔木。树干基部有明显的板状根。体内有白色乳汁,具剧毒,是全世界木本植物中最毒的树种。因在我国数量很少,被列为国家二级珍贵树种。
天然颁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省区,广东省境内生长200年以上的古树有11棵。其中地处阳春市三甲镇大新管理区大寨村边的一株为老寿星。该树胸围8米,高40米,冠幅20米,历400余年风雨磨练和社会演变的洗劫,至今仍苍古犹健,枝繁叶茂,开花结实正常。植株高大雄伟,绿荫如盖,是村民夏日乘凉避暑之胜地。
见血封喉的新鲜乳汁内含a-及B-弩箭子甙等多种强心甙,如由伤口流入体内引起肌肉松弛,心血输出量增加,心脏跳动减缓直至停止跳动,一般中毒后在2小时内人畜均可死亡。因其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在医学上很有研究价值。树皮纤维长、拉力大、又易脱胶,可作麻类的代用品及纺织原料。民间用皮做药,治疥疮。
见血封喉根系发达、抗风力强,是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的组成树种,是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古植物地理的重要证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