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情牵湿地松

  在南海之滨的著名侨乡台山市沙栏镇肖美村的高比顶贫脊山坡上,有一片60多年生的湿地松林,生长壮旺,苍劲挺拔。据1996年测定,优势木高21米,胸围1.49米。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引种的湿地松,是海外华侨赤子之心的历史见证。

  在美国东南部众多松树中,有一种俗称"Slash pine"的树种,意为"生长在沼泽地的松树",即松科松属的常绿大乔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它适应性强,早期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松脂丰富,木材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心系故土的旅美华侨便萌发了将其引回祖国,绿化故乡荒山,造福乡梓的愿望。1931年,台山市沙栏镇肖美村旅美华侨在纽约兰灵公所发起引进湿地松的捐款,随后买了一些种子,连同种植费用寄回肖美村。但由于当时的乡府不重视而没有种植,华侨肖华伦知道这一情况后,再与旅美乡亲议定,委托回乡探亲的华侨肖德钦携带1.5公斤湿地松种子回乡组织种植。1933年春在肖美村的蒲岗育苗,1934年春在该村的高比顶、牛山、蒙尽坑一带海拔50米左右的平缓低丘上种植了3.3公顷共7000多株。植后生长迅速,粗壮茂盛,深受乡民喜爱。历半个多世纪,经多次砍伐和山火毁坏,至今保存0.11公顷,共37株。

  湿地松是纸浆、用材和松脂生产的优良树种,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引种栽培。我国在台山引种之后,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前岭南大学)和福建闽候南屿林场在30年代也有过少量引种。1947年,前联合国救济总署身我国赠送了一批湿地松种子,在江南各省设点试种。1964年,由我省林学界前辈朱志淞主持,在台山市红岭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湿地松无性系初级种子园,1990年开始营建改良代种子园。从70年代开始,先后向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市提供了湿地松种子3.6万公斤,湿地松已成为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到1996年累计全国营造湿地松林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其中约有一半分布在广东,仅台山市就有湿地松林近6.6万公顷。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