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挂绿第一品

  增城挂绿荔枝(Litch chinensis),蜚声中外,是荔枝家族之瑰宝。陈鼎《荔枝谱》(公元1780年)曾记载,明万历36年间,有钦差巡抚到增城,一天赴荔宴,发现增城西园有棵名为挂绿的荔枝,其味异常,品之饱腹。翌年,帝下诏书:贡挂绿一百上京师。从此以后,挂绿荔枝便列为贡品。清朝更盛,荔熟时节,十里设驿,五里立站,快马帝京。境内富家巨子排队待购,两萝谷才换一颗。日本侵略我国时,西园曾一度作为日军的军马场,挂绿荔枝被糟蹋得枝叶凋零。日军投降后四后,挂绿老树繁花竞发,大年产果15公斤以上。解放后挂绿收归政府管理,1955年收果38公斤,其中20公斤运至广州广州市南方厦和中山五路百货商店出售,每颗售价8分钱,不到一小时便售空。到现在,每年荔熟季节,海内外游客络驿不绝,到西园以一睹挂绿芳容为快。

  挂绿荔枝形似"情枝",与一般荔枝不同之处,有一条绿带缠过全果。《广东新语》称:"挂绿者,红中有绿,或在于肩,或在于腹,绿十之四,红十之六。生只数十百株,易地即变。" 挂绿果肉品莹,肉质爽脆,纸包不湿,慢啖其味,甜香沁腑,齿久留香,为举世无双的岭南佳果。

  挂绿荔枝的得名,充满了神秘色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史料记载,是由明朝工部尚书湛若水从闽南枫亭怀核归乡植而成,距今已逾400年。民间传说,有广东番禺人王翁促,官拜明威将军,一天,到增城访友,摘食荔枝,其人心细明练,观赏工夫过人,发现荔果有绿带缠身,又深知当地人信神拜佛,迷信何仙姑,就对随身师爷王敬通说:"昨晚得一梦,有翰林书友告知,增城挂绿名果原是一颗仙果,何仙姑为了食它,在果中绑了一条绿带,作为鉴记。"传说未免滑稽,编造固不可信,但亦可见挂绿荔枝历史之悠久。

  1955年后,挂绿荔枝长势日渐衰弱。为了挽救这棵古荔,增城市政府不惜重金,多次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会诊,采取科学方法,令老树萌生新枝。现在,枯死的主干在离地面高1.44米已锯去,保留主干胸围5.34米,由主干萌发再生枝4条,平均高3米,冠幅5米。1966年,新枝挂果10公斤。为了发展挂绿荔枝,近几年农科人员在加强对老树管理的同时,进行驳接繁殖,已繁殖了第二、第三代挂绿荔枝3000多株,但能保持母树优良品质的仅一成左右,大部分是品质变劣的"不肖子孙"。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