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皂荚,外黑内白,寓意“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刚正不阿”。道教的养生、成仙与济世传统都与皂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皂荚也作为男婚女嫁的吉祥物,预示着多子多孙!皂荚还是集珍贵用材、工业原料、药用保健、园林绿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经济树种。
树木档案
皂荚是豆科皂荚属植物,又名皂角、台树、悬刀等,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和东北、西南的部分地区,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皂荚枝刺粗长,柱状圆锥形,小叶长1.5-8厘米,叶缘有锯齿,花杂性,总状花序,荚果长12-37厘米,稍厚,不扭转。花期5-6月,果期10月。
皂荚全身都是宝,用“倾其所有,造福人类”来形容皂荚最恰当不过了。
皂荚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固氮、抗污染、抗虫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可广泛用于营建城乡景观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含有一种植物胶——皂荚豆胶。皂荚刺内含黄酮甙,具有抗癌特性,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皂荚是集珍贵用材、工业原料、药用保健、园林绿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经济树种
印象中的皂荚树
在道教仙传书籍中常有关于皂荚的描述。道教的养生、成仙与济世传统都与皂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伏丹砂、粉霜、硫黄、硇砂。”皂荚具有降伏丹砂、硫黄等金石药的功能。道教早有仙人刘纲、王霸借皂荚升仙之说,民间又有道士化身皂荚的故事。《仙鉴》中记载了道士程太虚死后化身为一棵皂荚树的传说。程太虚曾以碧玉印,每岁为农人祈祷丰年,世后化身皂荚,甘为后学者的升仙阶梯,体现了道家济世的传统。
老家的村口,有一棵很大的皂荚树。据老人们讲,它已经生长了100多年。皂荚树高大、威武、神秘的印象是我儿时永不磨灭的记忆。
皂荚树的树身像刺猬一样布满荆棘,它的叶子酷似绿色的羽毛,它的花,跟核桃花、楸树花如出一辙,都是总状花序,像少女头上扎的麻花辫。它的果实状若肥硕的豆角,又似香蕉,三五个并排在一起,一挂一挂,从空中倒垂下来,夏天呈油绿色,成熟后变得乌黑发亮。
皂荚树的树冠葱茏繁茂,那是一把绿色的天然大伞,那是清晨鸟儿们欢乐的翡翠城堡,那是炎炎夏日村民们茶余饭后的避暑佳地。皂荚树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敞开胸怀任她的儿孙们骑上坐下,毫无怨言。她屹立在村西头,守护着整个村庄,静静地遥望着田间辛勤耕作的儿女,默默地目送着远行的亲人,深情地呼唤着归来的游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皂荚代表着一种吉祥的寓意,乡邻们常把它作为男婚女嫁的吉祥物,预示着多子多孙!谁家姑娘出嫁,都少不了在箱子里、被絮中放上一些皂荚。悠久的树龄给树本身增添了几分沧桑与灵气。每年的初一、十五,人们都来到树下烧香、祭拜、祈福。直到现在,村民们依然保留着这个风俗。
皂荚刺
小皂荚大作用
皂荚果实中含有的皂苷可以提取纯天然的洗涤剂,皂荚壳中的活性三萜皂甙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皂荚是我国人民用了2000多年的纯天然肥皂。此用法大概起于汉代,通行于六朝。李延寿撰《南史》卷十《陈本纪·论曰》中记载:“始梁末童谣云:可怜巴马子,一日行千里。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黄尘污人衣,皁荚相料理”。
皂荚果和皂荚刺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皂荚在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咸,温。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下水,利九窍,杀鬼精物”。皂荚刺早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等功效。皂荚刺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皂荚的浓缩液具有抗癌特性,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皂荚的种子含胶量高达30%-40%,皂荚豆胶可代替瓜尔豆胶在冰淇淋、罐头、乳制品、各种调味品以及面制品和饮料等食品加工使用。皂荚种仁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半乳甘露聚糖,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可制保健饼干、面包、饮料等。
皂荚米为皂荚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并将种皮剥落而得。皂荚米是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美容养颜等功效,是调和人体脏腑功能的珍贵纯天然绿色滋补食品。
皂荚木材坚硬,耐腐耐磨,切削面光滑,具有良好的油漆性能,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也是制作工艺品的首选材料。
山西省阳泉市义井镇的皂荚古树
皂荚助力脱贫
正是由于皂荚的诸多功能,它毅然担负起了脱贫攻坚的重任。为了让皂荚更好地造福一方,山西省林科院林木良种培育研究创新团队开启了皂荚育种繁殖科研之路。
历经10年,团队人员通过优树选择、无性系繁殖、区域栽培等一系列试验,成功选育出皂荚果、皂荚刺两用型皂荚优良品种——“帅丁”和山皂荚优良品种——“晋皂1号”。
调查发现,山西省野皂荚资源十分丰富,面积高达300万亩,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和吕梁山南部等广大石灰岩地区。如何围绕开发利用野皂荚资源,大面积推广皂荚优良品种,提高山区人民经济收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能否在野皂荚上嫁接选育出的皂荚优良品种?一个突破性的思维产生了。说干就干。山西省林科院的团队人员不断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良种推广中的技术瓶颈,突破了皂荚良种嫁接苗培育的关键技术,探索出适宜的野皂荚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摸索出一套野皂荚嫁接改良技术及皂荚林定向培育技术,制定了《皂荚嫁接育苗技术规程》《野皂荚灌木林嫁接改造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3项,研究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使历史上在当地群众眼里没有用处的野皂荚变废为宝。
一项科研成果可以振兴一个产业,改善一方生态,一个产业可以盘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以“帅丁”为例,野皂荚嫁接“帅丁”皂荚第三年开始挂果,第五年即可收益,株产皂荚果5公斤以上,皂荚刺0.5公斤左右,每株收益60元以上,按每亩栽种55株计,亩收益最低在3300元。按山西省200万亩可以嫁接改良计算,每年就可为全省创造直接经济收入66亿元。
为了更好地推广皂荚优良品种,让更多的百姓受益,2015年7月山西省林业厅颁布了《关于积极稳妥发展皂荚产业的指导意见》。相继在运城、临汾、长治、阳泉等地进行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至今,共培训2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林农约5000余人次,完成嫁接改造的野皂荚灌木林及新栽培的皂荚林超过10万亩,培育皂荚嫁接苗30余万株。这项绿色无污染的皂荚产业,为山西省中南部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林业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运城市西姚村为例,由于受石灰岩山区立地条件限制,造林成活困难,西姚村常年风沙肆虐,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村民闫义定承包荒山,通过与山西省林科院林木良种培育研究创新团队联合攻关,依托“皂荚良种选育及野皂荚低效林改造技术研究”成果,完成了中条山南麓3000余亩野皂荚低效灌木林嫁接改造工程,每年仅侍弄皂荚林,就给周边村民带来50万-70万元收益。如今西姚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南部荒山上遍布皂荚树,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山和金山。
皂荚米是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
皂荚合作写新篇
多年来,山西省林科院先后与山西绿源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襄汾县汾城众联果树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阳泉林科所等多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在良种选育、壮苗培育、栽培示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办了“乡土树种皂荚培育及其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全国性会议。
2019年4月23日,皂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山西省林科院被确立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联盟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机制,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审定不同功能系列良种,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区域性示范工程,力争把皂荚这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绿色产业做大做强,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郝向春 张娜 韩丽君)
作者简介
郝向春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山西省林科院林木良种培育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山西省林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北乡土树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皂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珍贵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规模化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张娜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林木良种选育、扩繁等技术研究。
韩丽君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皂荚、辽东栎等树种的良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