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榄王:风雨六百岁 “更引万年枝”

  增城小楼镇邓山村乌榄园,是岭南连片面积最大,平均树龄最长,保护最完好的梯田种植乌榄古树群。

  数百年前,自梅州梅县远道而来的邓山村先民,在冷峻石山上垦田种乌榄,揉日月共生,攫星辉同耀,为后人留下不可复制的“自然瑰宝”。清朝年间至民国初期,邓山乌榄曾一度远销东南亚,享誉中外。现时,邓山村大大小小的古乌榄树群共30多处,古乌榄树1800多棵,仍郁郁葱葱,每年为邓山村带来50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

  在一众古乌榄树中,有一棵以600多年的树龄,独享“古榄王”之尊。这些虬枝峥嵘的古树,本身就是历史,同时亦见证并书写着乡村振兴和绿美广东的时代新篇。

■古榄树根已枯萎,旁枝入土再发新条,当地人称“奇树”。

  探幽记

  梯田旁 古榄青

  邓山村位于增城小楼镇西南部,距广州市中心60公里。从广河高速二龙山出口左转,沿省道S180一路向前,在满目青绿簇拥下,车行10分钟即达村口。

  靠右村道有缓坡,依山而行,几百米后,便至层叠梯田下。抬头四望,古树壮美。

  “这是一座石山!梯田的开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邓山村第一书记赖共爱在前引路,对先民的劳动印记,她言语中满是崇敬。“无论我们的村民,还是来乌榄园观光的游客,每看到前人一刀一斧凿出的连片梯田,都为之震撼。”

  拾级而上,两块青灰色石牌并立于前,左书“千亩万年古榄园”;右书乌榄园的前世今生。

  “‘千亩’是指邓山村乌榄树群的总面积;‘万年’,是古树年龄累计一起的总数。”赖共爱笑道,从这个“名号”,也可窥得村民对家乡古树的自豪之情。

  行至山腰,目之所及皆是形态各异的乌榄树:有的枝干斜伸几乎与地面平行,长出五六米,又舒展向上;有的老根枯萎,却硬生生垂下一条旁枝,直钻泥土再出新须;有的主干中空,其上又冒出两条新芽,似乎要完成一次“世纪对话”……它们苍绿、挺拔,又古朴、厚重,与周边的翠竹和青草相互映衬,将高山装点成一幅绿美画卷。

  人间世

  长相依 人树欣

  邓山村的乌榄不寂寞 有“主人”有“管家”。

■邓山村古榄群一角。

■古榄树“管家”梁伯成。

  邓山村的每一棵乌榄,都有主人。

  “家里有10棵树,我们几兄弟从小就会爬树。收榄时,也缠着父母给削一根竹竿上去打榄。”年逾古稀的梁伯,提起自家的乌榄树,两道灰白眉毛笑成了弯月。

  “过去生活困难,家里靠卖乌榄维生。”梁伯对自己第一次上树打榄记忆犹新,“我不敢爬太高,就站在粗大树干上拼命拍枝条,那乌榄被我打得‘扑簌簌’往下掉,我蹦跶着乐坏了……”

  往后30多年,梁伯从打榄“帮手”到主力,侍弄了半辈子乌榄树。在他心里,沉默的古树是祖辈给儿孙们的馈赠,以此庇佑邓山儿女代代衣食无忧。

  遗憾的是,梁伯50多岁最后一次上树打榄时,失足摔伤,几个孩子再也不许他上树。“家里四个儿女都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去了,这几年我们的树就给别人照顾。只要能管好它们,我收不收钱都无所谓。”

  村里像梁伯一样年迈,不再靠乌榄养家的农户不在少数。他们对古树怀有深深的情感,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又无力看护“老友”,基本都已请人代管。

  老当益壮的梁伯成,就是一位被乡亲们信任的乌榄“管家”。包括自家的乌榄在内,他一人照顾60棵古树——包收、包售,并为古树驱虫。梁伯成说,近年有不少客商来邓山买榄苗,他瞅准商机,开辟出一片育苗地,每年都能卖出两三百棵种苗,还必须是“订单式”预购。

  年轻人返乡科技护树 催生古榄群绿色动力

  “我今年满60岁,趁着还能干,要抓紧时间把手艺教给年轻人。”让梁伯成欣慰的是,乡村振兴下的邓山村,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他们用新知识、新技术护理古榄群,“比如无人机打药,很不错。”

  赖共爱也注意到,村里的返乡青年乐于探索农机化作业,“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她认为,邓山乌榄种植从低端、零散的传统生产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生产模式跃升,其品质必将再上层楼,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而随着邓山古榄群名片的不断擦亮,邓山乌榄在乡旅发展中不仅会成为游客喜爱的“古文物”,更将是“绿色动力”,为新邓山做出新贡献。

  近年,邓山村建立乌榄文化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榄雕技艺传承发展,培育特色节庆产业,成功举办增城小楼邓山打榄文化旅游节,以文旅产品带动乌榄文化持续发展。此外,打榄习俗还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物志

  方寸间 见乾坤

  早在公元十二世纪,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有记载:“乌榄如橄榄,青黑色,肉烂而甘,亦可作蔬茹……”《本草纲目拾遗》也曾书:“乌榄出广东,今果肆有售者……下番禺诸乡皆种之。”由此可见,清朝时期乌榄便广泛种植于广东。

  广东乌榄中,以增城乌榄最有名。“增城乌榄栽培广,有油榄、西山榄、黄庄榄等多个品种。”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林福新介绍,“增城多是丘陵地带,北回归线由境内通过,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是乌榄的理想生长地。”

  作为食材,增城乌榄可是大厨秘笈,经常作为佐料炮制特色菜品,如榄角蒸鱼、榄角蒸排骨、榄角炒四季豆等等,广受食客喜爱。

  不得不提,以榄核为载体的榄雕,也是一绝。清咸丰年间,增城榄雕就被列为宫廷贡品而名扬天下。如今,榄雕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习录

  惜古树 念先人

  邓山村乌榄群的保护,仍以古树所有者为主力。

  “这些家庭都非常爱护他们的乌榄树,因为它不仅产出效益,还寄托着村民感恩先辈、学习先辈的情怀。”林福新告诉记者,近年,增城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建档,并设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日常巡查、养护、复壮、修复等。而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所也在持续关注和跟踪邓山古榄群的生长情况,目前已有10多棵树龄过百年的乌榄经调查登记、鉴定后建立档案并设标志,规范了养护管理。

  寻良策

  建树档 勤看护

  承载着古村邓山历史文脉和集体记忆的乌榄树,拥有村民和政府给予的“双份关爱”。

  “还有260多棵古榄已启动组织鉴定程序,树龄抽测正在进行中。”林福新说,后期,这些乌榄树也将“建档立卡”,拥有各自的古木“身份证”,依照相应保护级别被“悉心照料”,“我们要让见证世事变迁、阅尽百态千帆的乌榄树成为绿美广东的忠诚卫士,继续守护一方水土。”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