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 广宁发现两个竹类新种

  近日,广宁县发现两个竹类新种绥江青竹和小麻竹,到底这两个新品种长什么样?它们又有哪些特别的用处呢?

  绥江青竹

  走进广宁县坑口镇大良塘村,乡道两旁长满茂密的竹子,其中一丛竹子略显“特别”,生长期相近的竹子,左边呈现墨绿色并竹秆附有“白粉”,右边则格外翠绿,这样的现象村民不以为意,却曾经引起了竹子分类专家夏念和教授的注意。

▲左边呈现墨绿色并竹秆附有“白粉”,右边则格外翠绿

  2017年7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竹子专家夏念和教授及其团队前往广宁县坑口镇大良塘村开展竹类植物调查的时候,倪静波工程师与广宁县林业局巫广民共同发现了大良塘村一丛“特别”竹子,初步判定两种竹子杂生,左边是普通常见的青皮竹,右边的竹子则是一种未曾记录过的竹种。

图片

▲绥江青竹的丛态图

  该新种竹子分枝常自秆第八节至第九节开始,秆基部的分枝不特化为刺,箨片基部宽占箨鞘顶宽的3/5~4/5,箨耳明显皱褶大且不对称,显系簕竹属(Bambusa)的成员。

图片

▲绥江青竹

图片

▲绥江青竹的分类图

  经对比研究确定,本种实为一个未被描述过的新种,常分布在绥江河岸及其支流古水河两岸。该竹种于2021年9月在专注于竹类研究的期刊——《竹子学报》上正式发表,并将其合法命名为绥江青竹(Bambusasuijiangensis J.B.Ni et al.)。

  据本地有经验的村民莫伯说道,他小时候就看到有这种竹子长在这一带,谁也说不清它们是什么时候在此“安家落户”的。这种竹子其叶子比普通青皮竹的小,竹秆翠绿,所以周边村民一贯称它为“小叶青皮竹”,村民经常取其竹芯煮水,具有清热去火等功效。

图片

▲村民莫伯介绍竹芯功效

  小麻竹

  今年8月,县林业局巫广民与夏念和教授团队来到广宁县坑口镇邓坑村开展竹类植物调查,对当地叫“绿麻竹”或“小白壳麻竹”的竹子进行鉴定。

图片

▲小麻竹

图片

▲工作人员开展调查

  经过仔细的标本检查之后,研究团队发现该种与麻竹不同,其秆箨鞘背面中下部密被棕色小刺毛,近边缘处常具数条黄白色纵条纹,箨舌先端下凹,末级枝具7–16枚叶片,具叶耳和鞘口繸毛等,确为新种“小麻竹”。

图片

▲小麻竹

据本地村民伍伯说道,这种竹子的笋产量较多,口感跟麻竹相似。除了食用也可以用于编制竹器等。

图片

  ‍‍据了解,广宁竹林面积达108万亩,竹种资源丰富,全县共14属55种,如今新增2种竹子。其中材用竹有撑篙竹、青皮竹、粉箪竹等,笋用竹有文笋竹、苦竹、麻竹、清甜竹、勃氏甜龙竹、吊丝球竹、大头典竹、车筒竹等,观赏竹有大佛肚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竹等,这些竹类植物都是广宁县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青皮竹林

  这次“绥江青竹”与“小麻竹”两个竹类新种的发现,丰富了广宁竹类资源生物多样性。接下来,县林业局会将继续与中科院夏念和教授团队合作,多层次研究绥江青竹与小麻竹的作用,挖掘广宁绥江区域更多的竹类新种,促进广宁的“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