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4年多!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团队发现豆科新物种肇庆德昭藤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团队正式发布,该团队在广宁发现肇庆特有植物新物种——肇庆德昭藤。 

  “德昭藤属隶属于豆科,约含15个物种。2018年,我在研究德昭藤属植物时,发现了分别馆藏于北京大学标本馆和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的1号标本的照片,这号标本是钟观光于1927年在肇庆七星岩采集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涂铁说,后来,他又找到同属该物种的另外两号标本,分别由石国良于1971年、1983年采自鼎湖、广宁。此后近40年里,再无人采集到该植物,各网络数据库上也未见其照片。

  上述标本曾经被不同的学者分别鉴定为首冠藤、湖北德昭藤等物种。但通过和德昭藤属其它已知物种进行详细的形态学对比研究,涂铁要和团队成员基本确定,其为未被描述和发表的新物种。自此,涂铁要和团队多次前往肇庆,展开了长达4年多的探寻之路。

  据介绍,最初,团队主要到七星岩、鼎湖山野外科考,但由于该植物标本采集记录上的地点较为模糊,加之七星岩已开发为景区,原生环境不复存在,因此该团队多次考察均无功而返。

  就在大家以为该物种可能还未来得及被世人所认识就已经灭绝时,出于对科研的执着,涂铁要团队依然没放弃搜寻。“肇庆还有很多保留较好的次生林,说不定还有希望。”涂铁要说,为实现“大海捞针”,团队不定期深入各林场山坡、山脊和山谷、溪边,“跋山涉水、日晒雨淋是常有之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6月,团队成员谢智带队前往广宁科考,重点留意了次生林林缘、溪边等适合德昭藤属植物生长的环境。在前往洲仔镇途中,突然,沿路溪边竹林上攀援着的一丛开着白花的藤本植物引起了谢智等人的注意,远看很像是德昭藤属植物。

  谢智等人立即采集植物标本,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与特征比较,初步判断该物种与钟观光和石国良采集到的标本为同一物种。紧接着,他们又采集了几枚新鲜、幼嫩的叶片,提取其DNA用于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结合其形态特征和DNA证据,我们最终确认其为一新物种。其后,我们对广宁开展了多次搜寻,均未发现更多的个体。”涂铁要透露,此后,该团队多次前往广宁,对该物种进行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研究,并撰写了研究论文,于今年5月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正式对外发布了肇庆德昭藤这一新物种。

  “我们建议,将该新物种列为极危物种,并作为广东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去年,我们已经对其进行压条处理,今年初发现其中1个枝条已经生根,目前已将生根的枝条移栽到华南国家植物园进行迁地保护。”在涂铁要看来,肇庆德昭藤这一新物种的正式发现,不仅为肇庆和广东新增了1个特有新物种,而且对于德昭藤属物种分化研究、广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木资源利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