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2020-2024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工作座谈

  近日,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在丹霞山博物馆举行2020-2024丹霞山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工作座谈会。

  2020年以来,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牢牢把握国家公园创建和绿美广东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工作,稳步推进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野生动物红外监测系统,首次完成丹霞山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初步组建了一支野生动物监测队伍,积累了大量野生动物保育数据。

  丹霞山野生动物调查监测系统在2020年启动建设,多方齐心协力助力丹霞山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丰硕的成果。一是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野生动物红外监测系统。5年来,在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29200公顷范围内的关键生态区域内累计布设了273台红外相机,建设了1550个500米×500 米的网格样地,其中186个网格建成全天候、无干扰实时自动监测网络。二是首次搭建丹霞山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数智平台,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生活习性、种群动态与环境的关系等信息,已自动捕捉野生动物有效图片12000张活动影像和约70g的视频资料,数据自动回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和整理筛选,王英永老师团队对影像资料进行物种识别,共监测识别16个野生动物物种,初步掌握各个种类的活动规律,采集到豹猫、白鹇、斑林狸和藏酋猴等4种国家二级野生动物的重要影像,为保护区的科研、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全面开展丹霞山野生动物多样性科学调查。由中山大学王英永老师牵头,依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广东省动物研究所、韶关学院等多个团队,已调查丹霞山野生动物2516种并发表新物种17个;其中陆生脊椎动物505种(包括哺乳动物49种,两栖29种,爬行类72种,鸟类283种),昆虫1726种,蜘蛛285种,大型水生十足(虾蟹)12种,陆生软体动物17种,较以往数据更加准确清晰,并基本都有影像记录。四是组建丹霞山野生动物监测队伍。依托科研监测项目,建立丹霞山野生动物保护巡护暨丹霞山野生动物监测系统维护队,六名精炼队员负责全区全年定期巡检,不仅维护了监测系统,同时也提升了全区野生动物保育氛围。组建专家、摄影达人、科普达人共同参与的丹霞山黑鸢观鸟队,30多位队员长期活跃在丹霞山各个片区,5年来累计监测鸟类新纪录79种,使得丹霞山鸟类记录达到了283种,仅次于南岭自然保护区,提高了丹霞山候鸟通道和鸟类保育地的生态地位。组建了蜘蛛、萤火虫、鱼类、蝴蝶等物种爱好者志愿监测队伍,长期持续协助科研团队开展野生动物调查。

  座谈会系统介绍了“十四五”监测保护成果和十五五工作计划,对丹霞山红外相机监测成果进行汇报并提出提升建议,同时还汇报了野外巡护进展和收获,对丹霞山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尤其是鱼类和鸟类监测提出建议。

  未来,丹霞山将继续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大社区和社会公众参与力度,以更专业的团队、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的监测、更精准的分析和更广泛的参与共同推动丹霞山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让丹霞山的野生动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繁衍,擦亮丹霞山南岭生态明珠和物种宝库的生态新名片。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