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乡村绿化纵深开展,广东林业特别推出《乡村绿化》专栏,用一个个典型案例展示各地在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激励各地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绿美+”模式。下面一起来看看广州黄埔迳下村是怎么做的吧~
广州市黄埔区迳下村基于土地资源整合,科学构建“三区三径”绿美框架,依托林相改造、水系连通及乡村绿化“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持续夯实森林质量优、水文环境美的生态底色,构筑起蓝绿交织的乡村风貌,树立了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乡村典范。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三区三径”
迳下村以“生态智谷、科创绿洲”为主题,依托“山”“水”“田”资源禀赋优势,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科学规划“三区三径”的绿美格局,有效畅通“两山”转化渠道。
“三区”包括多彩林示范区、碧湖游览区、村貌提升区,“三径”则为自然探索径、环湖漫游径和南粤红绿径。在维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环湖漫游径串联观鸟平台、义务植树平台、东湖堤、钓鱼平台等特色景观,成为游湖赏叶的主题路线;自然探索径以森林步道串联山体和水系,野趣十足;南粤红绿径则是将村内的红色文化景观串联起来,打造传承红色文化宣讲阵地。
实施生态修复,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为提升水质条件,丰富湖岸景观,增强雨洪调蓄能力,迳下村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采取河道清疏、河流健康评价及“一河一策”等综合治理措施,打造多层次雨洪调蓄利用系统,保障河湖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打造水岸融合的生态美景,建设水岸绿化景观带148亩,兴建环湖路、林荫路,完成岸线加固约6.95千米,累计种植香樟、海南红豆、无忧树、凤凰木、落羽杉、乌桕等32种各类乔木1652棵,簕杜鹃、丛生桂花、山茶花、野牡丹、罗汉竹等29种各类灌木9539株。
植绿护绿并举,焕新“村容村貌”
一是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完成乡村绿化苗木种植2395株,有效增加乡村绿化覆盖率。
二是开展森林景观提升,将红锥、闽楠、米老排等乡土阔叶树种与山乌桕、枫香等彩叶树种混交,改善林分结构,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丰富季相景观。
三是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对百年古树实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结合周边鱼塘和闲置绿地进行绿化提升,打造集生态和休闲于一体的古树园,展现迳下村古树之美、人文之美。
同时,迳下村还根据自身的地理资源禀赋和乡村特色,开展建设“美丽廊道”“美丽田园”“美丽家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等“五美”活动,推动村容村貌蝶变焕新,为村庄发展和文旅融合增添新的活力。
如今,迳下村乡村绿化数量、质量显著提升,乡村生态休闲空间不断丰富,乡村绿色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未来,迳下村还将进一步串联周边一河两渠三湖三水库等水域空间的生态资源,着力拓展森林游憩、自然教育等生态休闲空间,让民众更好地体验到乡村之乐、感受乡音乡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