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化②丨“以木养木”!河源河布村蹚出“绿富双赢”新路径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乡村绿化纵深开展,广东林业特别推出《乡村绿化》专栏,用一个个典型案例展示各地在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激励各地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绿美+”模式。下面一起来看看河源龙川河布村是怎么做的吧~

  河源龙川河布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自身的苗木资源和绿化养护经验,创新“以木养木”循环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绿富双赢”发展之路。全村绿化产业总值超过500万元,2024年,河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

  科学规划,下好绿化决策“先手棋”

  镇村干部积极开展实地勘察、入户走访等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全村可用于种植绿化的村道沿线、村内小广场、房前屋后和闲置空地等重点区域。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村内待绿化区域的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好、观赏性强、苗木价值高的乡土绿化树种,并制定“河布村绿美生态建设作战图”,明确绿化目标,科学规划种植区域、绿化树种和苗木数量,把准“绿”与“美”协调推进的工作导向。

  党建引领,下好乡村绿化“关键棋”

  河布村推行“党建+网格+乡村绿化”模式,将乡村绿化管护工作纳入网格管理,精准划分植绿护绿“责任田”,党员带头进行房前屋后苗木管护,将绿化管护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士兵”的长效管护机制。推行庭院绿化“党员包户”制度,完成了辖区范围内680户家庭的“人居环境整治五包责任牌”上墙工作,落实村民对自家庭院的绿化美化责任,基层党员以身作则做好示范,树立植绿护绿文明新风,发动全民积极参与绿美生态建设,营造全民爱绿植绿的浓厚氛围。

  数年来,全村累计种植桂花、紫薇、阴香、黄金香柳等各类苗木超3万株,其中约5000株可作为绿化苗木销售到本镇及周边镇村。

  “以木养木”,下好产业驱动“决胜棋”

  自2012年起,河布村持续发动村民开展“五边”“四旁”绿化行动,每年种植绿化景观树苗达1000株以上,并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分布式苗圃培育基地约50亩。2023年,河布村立足本村资源禀赋,依据资源相近、定位相同的原则进行连片整合,成立“强村公司”,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新模式新路线,承接苗木种植、绿化管护等业务,打造形成“以木养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以木养木”循环产业链,全村绿化产业总值已超500万元。2024年,河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经营性收入突破60万元,其中,“以木养木”机制促进增收40万元,实现以小投入获得大价值。

  目前,河布村强村公司已与周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价值共80余万元苗木种植及管护合同,并积累了不少花木资源和种植、管护经验,迈出了“绿富双赢”的关键一步。

  创新激励,下好绿化管护“长远棋”

  河布村创新推广应用“积分制+绿美生态建设”激励模式,对当地群众参与绿化种植的行为进行量化评分,村民通过绿化种植、苗木管护、卫生维护等途径获取强村公司分红,激励村民参与绿美乡村建设,实现由“要我护”到“我要护”的转变。当前,河布村强村公司已累计投入15万股用于植树和管护分红,3.5万股用于卫生管理分红。

  如今,村道两旁绿树成荫,黄杨树、桂花树、红花檵木等各类树木郁郁葱葱,与鳞次栉比的屋舍共同构成一幅绿美画卷未来。未来河布村将持续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加快打造形成“以木养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蹚出“绿富双赢”的富民兴村新路径。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