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南岭:博物馆,浓缩南岭精华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座白墙红柱的小楼在重山掩映下格外显眼,这里就是刚刚布展完成的南岭博物馆。馆中展示着粤北生态研究的丰硕成果、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西京古驿道悠久的历史和瑶族群众独特的文化,这里不仅引来了许多游人,也是中小学生开展自然教育的宝贵课堂。植物展厅中陈列着形态各异的种子,它们有的通过风传播,有的依赖动物携带,播撒在南岭的土地上。

  博物馆展示的植物种子

  在广东南岭,共记录到野生高等植物323科1520属5098种,其中被子植物4135种,占广东省已记录的60.80%,占全国的13.92%;裸子植物26种,占广东省已记录的76.47%,占全国的11.45%;蕨类植物503种,约占广东省已记录的75.87%,占全国的16.77%;苔藓植物434种,占广东省已记录的45.97%,占全国的14.25%。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8种,其中,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莼菜、中华水韭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华南五针松等33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野外观测的动物难以得见细节,而在动物展厅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蝶类—金斑喙凤蝶标本可以近距离观察,标本生动细腻,仿佛一阵微风吹过,蝴蝶就会翩翩飞舞。在南岭国家公园范围内共记录到野生脊椎动物722种,占广东省已记录1136种的63.56%,占全国已记录4430种的16.30%。其中,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穿山甲、鳄蜥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南岭山地也是华南虎的集中分布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鳄蜥

  除了野生动植物,南岭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者。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特别是分布在保护区内长达38.6公里的西京古驿道,曾是连接粤湘赣三省的重要桥梁,在古生物、古地理、人类迁徙等方面具有重要保护意义。这里也是瑶族“过山瑶”分支的聚居地,鲜艳的民族服饰、动人的民歌,为崇山峻岭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广东南岭在历史人文科普、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活化利用价值。

  瑶族妇女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