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生态卫士:用如金岁月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韶关的绿水青山令人艳羡向往。而广东省天井山林场辖区40多万亩的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56.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7.92%,在这片“绿色汪洋”中显得格外耀眼。这些都离不开一代代天井山“林业人”接力奋进,他们用如金岁月守护这方水土,换来山林的日益葱郁、空气日益清新。

图片

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成立于1958年,过去以伐木育林为主,经过几代天井山人的艰辛探索,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林场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之路:辖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逐年提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效持续增强,生态效益总价值逐年提升,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图片

日出时分的天井山林场。

  踏遍群山让绿水青山容颜常驻

  “有些人觉得管护站的工作很舒服,其实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如果是看我们每天都能穿行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放眼尽是蓝天、白云、青山,整日与山里的花鸟鱼虫相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确实是很写意。”驻守在大山之中的管护人员轻描淡写地回应道。

  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是相当艰辛的,不仅要负责管护站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安全,做好日常巡护、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工作,还要兼顾涉及管护站范围内林业生态建设等相关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等工作,甚至还要处理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要是在辖区范围内的,管护站都必须担起责任,不得不说是任重道远。

图片

管护人员在进行日常巡护。

  近两年来,发生在管护站辖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洪灾和冰灾,而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管护站要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向上级报告并及时处理。

  “记得2021年5月20日洪灾来袭,水势汹涌,各个管护站都是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响应处置,组织人员清理倒伏树木、疏通道路边沟和涵洞等,及时消除隐患。”虽然管护人员回忆时的语气轻描淡写,但在自然灾害面前,又是在山林之中,工作之难、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图片

管护人员在张贴宣传海报。

  2020年3月起,林场陆续成立天蓬管护站、大坪管护站、铜锣坡管护站、坪溪管护站、白竹管护站、古结洞管护站、八仙桥管护站、元洞管护站、深黄管护站,这些管护站分布在40多万亩的森林中。如今,林场全面推行林长制,管护站各项管理制度日渐完善,通过层层定责,管护人员责任明确,合理分工,落实了资源守护、森林培育、科学研究、森林防火等工作。辖区群众的生态意识明显提高,破坏森林资源及狩猎、电鱼等违法行为基本绝迹,森林防火意识也已深入人心,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监测,野生动物、植物、昆虫,空气监测等科研项目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砥砺奋进让人与山林互促共进

  林场从2021年4月开始实行林长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建立林场、管护站两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了以林场场长为一级林长、各管护站负责人为二级林长、林场科室全体人员为森林资源监管员、管护站职工为护林员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架构,形成责任明确、落实有力、绩效评价、长效监管的森林资源发展保护工作机制。

图片

天井山叠泉瀑。

  翻开广东省天井山林场建设发展的史册,一代代天井山“林业人”都留下弥足珍贵的奋斗足迹,形成“高山眼界、林海胸怀、绿叶精神”的天井山精神。这些天井山人中,有不少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60后”“70后”“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崇山之中,不畏艰苦,甘于寂寞,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所拥有的创新思维,让林场的建设发展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也为自己闯出了一条职业发展的“绿色”道路。

图片

“南岭生态卫士”的身影是这片绿色天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越来越繁茂的森林已经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而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卫士”们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