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天进发 建绿美家园

  岭南春早,暖风轻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安居整冬的候鸟们被轻轻唤醒。在一湾之隔的深圳福田红树林和香港米埔湿地,明星物种黑脸琵鹭展开一身白蓑,翩然向北飞去。候鸟掠过青山、碧海、高楼,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独具特色的城市天际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近半世纪时间里,几代广东儿女接续奋斗,让南粤大地“绿起来”。如今,《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下称《决定》)印发,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样板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引。

  1000万亩林分优化提升、全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对《决定》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广东正迅速行动起来。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幅立足广东、辐射全国的生态蓝图正逐渐成形。

  趁春天,走向大山

  “听!有叫声。”

  “是栗背短脚鹎!”

  “林中一声鸣、名录心中定”是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车八岭保护区”)科研监测员肖荣高的“绝活”。

  “9只、30米、林冠层、成年……”肖荣高熟练地说出了一连串词语,同为科研监测员的卢李荣不慌不忙掏出手机,将听到的信息一一记录。

  在车八岭保护区,两人这样配合无间开展生态监测工作已有10年。车八岭保护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的观测样点串联起来形成“样线”,工作人员通过“走样线”对森林的情况进行更充分的把握。

  “春天来了,越来越暖和,很多动物都出来了,是监测野生动物的好时机。”卢李荣说,通过监测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栖息地变化等,可以为科学保护和重点物种的种群恢复提供意见和参考。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任务,其保护程度也是衡量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参考。其中,鸟类更是被称为“用翅膀投票”的重要指示物种。在清晨的光影斑驳和泉水叮咚中,几只鸟儿在远处树梢上来回蹦跶,放声“歌唱”,只要听到鸟鸣,肖荣高和卢李荣总能第一时间报出鸟类的名称、数量、分布、保护级别、习性喜好等信息。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短短1个小时的“走样线”,十几种珍稀的鸟类被准确记录下来。

  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珍稀鸟类“用翅膀投票”的情况正越来越多:一水相隔的深圳福田红树林和香港米埔湿地,黑脸琵鹭种群数量突破5000只,成为该物种全球第三大栖息地;南岭国家公园建设范围内的韶关南水湖湿地,每年都可观测到中华秋沙鸭的活动;“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鳽在清远连山得到救助……种种情况表明,广东的生态正持续向好。

  除了鸟类监测,蝴蝶、蕨类植物等野生动植物也是重点监测对象。以往在车八岭保护区,这项工作需要深入保护区核心区,只有肖荣高等几名老手可以胜任。“每次进山都要面对锋利的杂草、大风刮倒或腐断倒下而拦住去路的树干、乱石满地的陡坡,在山里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同科室的年轻人邱绍聪说。

  为更好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及活动规律,2016年起,车八岭保护区建立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首个大中型动物红外相机全境监测网络,230余台红外相机投入使用。

  科技的加持减轻了科研监测人员的负担,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更多保护地有望变得更智能。作为《决定》“六大行动”之一,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将推动一批具有示范性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更有效保护。

  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

  距离车八岭保护区300多公里外,另一场与青山赴约的故事正在上演。

  穿过密集的杉木林,70岁的严润生几乎一路小跑,他偶尔也会停下脚步,张开双臂,挑几颗粗壮的杉木量一量直径。“你知道这棵树有多少年了吗?我估计那时候你还没出生。”严润生跟身旁的年轻人说。

  这里是位于肇庆怀集县蓝钟镇的岳山林场。上个世纪70年代末,怀集响应“绿化祖国”号召,开展“岳山万人造林大会战”,全县万名热血青年,用双手为岳山换上新装,打造出十万亩绿林。严润生正是“岳山造林大会战”中的“精锐”之一。

  1974年11月,严润生作为公社的青年民兵代表,自带生产队发的每月30斤米以及镰刀、草帽、被子等,从中洲镇泰来公社出发,耗时7小时,步行50公里,来到岳山脚下,投身到大会战中。

  “刚开始,荒山上只有一点芒萁、小灌木。我们就在荒山上分片搭窝棚,连续奋战了三个多月。”严润生回忆,当时住在茅草盖的窝棚里,难以抵挡冬天的寒风。“几个人只能抱在一起睡,实在太冷就起来点一把火取暖。”

  冷坑公社的谭永桂就这样与严润生结识。“吃住都在山上,一把锄头、一把短刀、一把长刀就开始劈青、炼山,垦地。”谭永桂说,那时候全靠双脚双手,没有任何机械辅助,大家硬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不同片区大家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

  经过连续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1.5万余亩的连片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为巩固造林成效,次年9月怀集县再次组织1.5万名党员干部和青年民兵到岳山沿线开展第二轮造林会战,连片更新造林2万多亩。至此,两个区域连成一片,总造林面积达3.5万亩。会战结束后,指挥部从1万余人中层层筛选出30多人留职林场,严润生和谭永桂在林场一呆就是几十年。

  一代代人的守护,使昔日的岳山林场已变成总面积达10.84万亩的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时隔多年故地重游,看着枝繁叶茂的岳山林场,严润生十分欣慰,这个他守护了半辈子的地方,终于长成他想象中的样子。

  然而,栽树不易,护绿更难。林场此前数十年来以单纯经济效益为导向,种植的多为杉木等树木,如今已然老化,不少老树出现虫蛀、空心等情况,亟待改进提升。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谭鹰透露,保护区今年正积极开展林分优化工作,争取将一批病弱的杉木等针叶树种替换为乡土阔叶树种,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将保护区打造成绿美广东示范点,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谭鹰说。

  全省范围内,不少地区面临着类似问题。因此,《决定》制定一系列林分优化提升目标任务,提出到2027年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到2035年底,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5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3000万亩。日前发布的广东2023年第一号总林长令提出,今年全省要确保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

  植绿护绿固然不易,但在世代“靠山吃山”的人们眼中,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蓝钟镇古城村位于林场旁边,45岁的村民廖天倾如今是一名护林员。从父亲廖维宏参加岳山造林大会战到自己投身山林,两代人的心血终于让这片森林走到最茂盛的时候,不少古城村民收获了生态变好的红利。

  在古城村,117户农户利用山地、旱地和水田种植砂糖橘近4800亩,因品质好,无污染,当地砂糖橘每斤可超出市价1元;森林涵养了水源,水中富含的矿物质利于茶树生长,“岳山茶”产业也一路向好,逐渐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法宝。

  “你不哄骗它,它就不会欺骗你。”廖天倾说。

  岭南春来早,绿美正当时

  半个世纪眨眼过去,代代广东儿女接力种下的棵棵树苗茁壮成长,使城市“水泥森林”与自然“绿色森林”融为一体,“森林城市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风景线。

  在广州城央、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近日迎来了新一批绿植。海珠区在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园区内设立植树点,种植阔叶乡土树种红花紫荆84株,为广州人“家”门口的湿地丰富了绿化之美。

  作为广州东进的桥头堡,增城区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395公里景观林带、595公里绿道、114.5公里碧道穿城而过,2017株古树名木点缀在绿意幽深的村村镇镇,绿色之美在润物细无声中滋润市民的生活。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并不少见;生机勃勃的南粤大地上,以绿为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灵感正在逐渐萌发——

  “卖木头”变为“卖碳汇”。此前,肇庆广宁等地的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在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竞价成功,不砍伐森林也能得到实惠,让村民笑得合不拢嘴。随着《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地,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促进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和碳排放效率持续提升。

  “砍树经济”蝶变“看树经济”。依托全省20个省级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11个林长绿美园、29个公益林示范区等,全省将打造100个以上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有特色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在位于河源的省九连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林下南药种植示范正成为新鲜事物。“种植南药需要前期投入。如果药农拿不准,可以在我们的示范种植区中先看到药材的长势、种法等。”省九连山林场场长黎新宇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定》提出,提高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重点推动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此外,各类林业产业新业态在广东方兴未艾,“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100个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到100个,并做好100条森林旅游特色线路、100个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的建设维护、宣传推介工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

  岭南春来早,绿美正当时。

  一把铁锹、一棵树苗、一壶清水……树苗下地,孩童得趣,而城市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越加青绿。绿美之树的种子已播下,绿色城市的蓝图已然描绘。据了解,针对《决定》提出的各项要求,全省各地正结合实际制定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个地市制定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并依托林长制等创新制度手段开展落实。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