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伴随着祖国的逐步强大,我省林业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珠三角9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森林小镇70个、森林乡村近万个……在祝贺新中国7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省林业局推出广东省林业建设的“首个”与“之最”系列报道,盘点省林业改革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书写让人热血沸腾的林业故事,传达林业人坚定赤诚的报国之心。
保护区总面积18813.6公顷,鳄蜥数量占全国1/4
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孑留在我国华南地区及越南北部。目前,我国鳄蜥分布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是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曲江区罗坑镇,总面积18813.6公顷,以保护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主。该保护区的前身是“广东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7年更名为“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級自然保护区”,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2年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存鳄蜥种群数量约 1360-1625 只,其中,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种群数量约367-424只,约占我国鳄蜥总数量的1/4,是目前国内己知最大的野生鳄蜥种群之一。保护区持续开展鳄蜥救护工作,不断钻研鳄蜥人工繁育技术,2010年已成功繁育出子二代,至今已经人工繁育鳄蜥300多只,其中,150只已放归野外。
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热量充足,冷暖交替明显,年平均气温18.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15.8mm,水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最大贮水能力为3494万m3,森林覆盖率77.2%。森林植被茂盛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目前,有野生脊椎动物30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鳄蜥、黄腹角雉、云豹、林麝等6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
近年来,保护区在抓好资源管护工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了实验楼和购买相关的实验设备,并与广西师范大学、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野生鳄蜥相关的科研论文20多篇,对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下一步,保护区将重点完善以保护管护体系、科研监测体系、宣传教育体系为核心的保护区保护能力建设,提高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和管理水平,使鳄蜥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发展,以鳄蜥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全面恢复,以涵养水源效益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效益得到更好保障。致力于将罗坑建设成为鳄蜥的全国研究中心并逐步建设成为鳄蜥的国际型研究中心。
接下来,广东省林业局将每周推出1-2篇广东省林业建设的“首个”与“之最”事记,将林业人用绿色书写的辉煌和共同走过的日子呈现给大家,期待你们的关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