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野觅镜——大美保护地探秘”之省鸟白鹇

  为展现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的大美风光,呼吁大家爱护野生动植物,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广东省林业局推出“粤野觅镜——大美保护地探秘”大型宣传活动,本期我们将通过播报全省红外相机监测镜头向大家展示广东省省鸟——白鹇。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倍速正常
          字幕
          音轨
          清晰度

          00:00 / 00:00

            广东是白鹇等地栖鸟类最喜欢的生活环境之一,这些珍贵的镜头充分展现了我省自然保护地多年来的保护成效,这些惊人发现的背后,归功于红外相机,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运用700兆频段物联网技术,实现红外相机拍摄图像实时传输,通过科研监测云服务平台的物种智能识别和关联数据分析等功能,自动提取白鹇等动物的分布位置和活动节律,及时收集日常行为的活动画面。正是通过它的独特视角,日夜无间断的工作,记录下一只只白鹇悠闲的身影,一幕幕精彩的行为,揭示了她们鲜为人知的秘密。

            

            雌性白鹇

            

            雄性白鹇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雉科鹇属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白鹇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繁殖期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每窝产卵4-6枚,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

            白鹇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17只。由一只强壮的雄鸟和若干成年雌鸟、不太强壮或年龄不大的雄鸟以及幼鸟组成,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关系。每当春季繁殖期之前,总会有发生激烈的争斗。

            在中国文化中,白鹇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李白钟爱白鹇,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五品官服的图案。白鹇体态优雅华丽,性情机警灵敏,在我省分布较广,于是定为广东省省鸟。白鹇分布在广州(从化)、韶关(曲江、始兴、仁化、乳源、乐昌、南雄)、肇庆(鼎湖山)、惠州(博罗、惠东)、梅州(大埔、平远)、河源(龙川、连平、和平)、清远(阳山、连山、连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