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
当恐龙死去并很快地被沉积物或水下泥沙所覆盖时,石化过程就开始了。这些沉积物中含有细小的颗粒,会在尸体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这条“毯子”可保护动物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侵袭,也可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的分解。
恐龙残体如牙齿和骨骼化石是最熟悉的化石,这些都被称之为体躯化石;至于恐龙的遗迹(包括足迹、巢穴、粪便或觅食痕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这些则被称为生痕化石。这些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据此可以推断出恐龙的类型、数量、大小等等情况。
广东是发现恐龙化石的集中区
广东是发现恐龙化石的集中区,目前挖掘出来的恐龙蛋化石,形状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圆形,还有一些是手指形的。有的甚至直径只有几厘米。在广东,大多数恐龙蛋化石都是直径在15-20cm左右,而北方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个头则偏大,达到30-50cm。
广东出土的大部分恐龙化石都大致为白垩纪晚期,距今约6500万年左右。白垩纪中晚期气候普遍高温、干旱,随恐龙化石一道出土的红砂岩就是佐证之一。但是广东地区除了高山之外,还有众多的盆地。盆地水草丰美,植物和水资源都很丰富,吸引了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来此繁衍生息。当时南海北部海域都是陆地,广东境内大大小小的盆地,成了恐龙聚居的乐土。植物繁盛的盆地,因为水源充沛,最适合恐龙生活。于是,在一些比较大的盆地,如河源盆地、三水-广州盆地、南雄盆地、罗定盆地、茂名盆地等地,恐龙生活得最滋润。正因如此,省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大部分都来自上述地方。
广东恐龙化石主要分布
广东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佛山、惠州、茂名、南雄、河源等地。尤其以南雄和河源两地最为集中。
南雄:
南雄市具有典型的红层盆地,盆地内沉积着晚白垩纪到古近纪的红色砂岩,又称“南雄红层”。南雄市历史悠久,农业开发较早,早在1961年,广东省地质局野外队在南雄工作时就首次采得一块恐龙趾骨及古生物脊椎动物化石,后经科学家鉴定属于虚骨龙类,这是华南“红层”中恐龙化石的首次记录。截至目前,南雄发现的恐龙化石包括:霸王龙类、窃蛋龙类、镰刀龙类和鸭嘴龙类(小鸭嘴龙)等,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以长形蛋科为主(3属6种),其次还有羽状蛋科(2属4种)、椭圆形蛋科(2属3种)、圆形蛋科、棱柱形蛋类,以及恐龙化石蛋科等其他的类型。
对恐龙蛋化石有意识地进行保护,最早的是南雄县发布雄府[1982]82号文件,文件中规定将恐龙蛋化石及恐龙骨骼化石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2.21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03平方公里。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以及含化石的典型地层剖面、古气候特征标志、自然生态环境等。2011年,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正式授予广东南雄“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河源:
河源素有“南国生物宝库”之称,河源红色盆地的白垩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全、埋藏浅、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分布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发掘面积约70平方公里,自1996年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以来,之后又被大量发现。目前已发现13具恐龙骨骼化石、8组168个恐龙脚印化石和大量恐龙蛋化石,其中包括华南首次发现的窃蛋龙类化石—黄氏河源龙的正型标本,是世界上罕见的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地区。除此之外,河源市还分别在东源县境内上莞镇碧寿洞、双江镇增坑村发现了哺乳类动物化石、菊石化石。
河源双江增坑出土的侏罗系菊石系列化石,丰富了我国对菊石群的研究,其数量种类之多,个体之大,在全国均属罕见,是目前全国发现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菊石化石群。河源双江增坑挖掘出土的菊石化石共有200多块,个体大小差异极大,其中最大的直径达42厘米,小者不足1厘米,经有关部门鉴定为早侏罗系的菊石化石花冠菊石属白羊菊石科,距今约1.85~1.9亿年,在出土的菊石化石中,最大的有直径42厘米的特大型菊石化石,被誉为"南国菊石之王",最小的只有指甲那么大。同时还有大量的瓣鳃类、腹足类及植物化石。地学专家认为,河源菊石化石对研究我国华南地区侏罗系早期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地层对比等都极有意义。同时,菊石化石十分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河源恐龙系列化石的类型及分布
恐龙蛋化石:恐龙蛋化石主要分布在河源市区南石峡岭、湖背奶场、三王坝、石光埔、三凤、洗米坑、老袁屋、蜗墩果林杨、鱼吐珠、伯公松、黄泥塘、马子田。
恐龙骨骼化石: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分布在东源黄泥塘、东源新县城、马子田。
恐龙脚印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主要分布在河源市区南石峡岭、三王坝。
龟鳖类化石:龟鳖类化石主要分布在埔前镇四角楼、义合镇麻园、东源县蝴蝶岭工业园。
菊石化石:菊石化石主要分布在东源双江镇增坑、白石子。
哺乳类化石:哺乳类化石主要分布在上莞镇碧寿洞、大塘埔。
河源恐龙化石是漫长地质历史的自然遗产,集稀有性、典型性、自然性和系统完整性于一身,属于一种特殊环境条件下保存规模较大的古生物化石,不仅展示了高度的典型性和稀有的特色,而且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2001年12月,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广东河源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总规划面积1002公顷,其中以保护恐龙化石为目标的保护区面积为751公顷,以保护菊石化石为目标的保护区面积占25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垩系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迹化石以及侏罗系菊石化石,属古生物化石自然遗迹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05年2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河源市“中华恐龙之乡”的称号,2014年1月又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