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天马——中华鬣羚

  中华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属牛科,又叫苏门羚、明鬃羊、岩驴,产在东南亚及中国。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因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并称为“四不像”。又因其最早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被发现的,因此又叫苏门羚。

  中华鬣羚体长1.4-1.5米,肩高0.9-1米,体重85-140公斤。雌雄均有一对短而尖的角,耳长似驴,颈背有鬃毛,尾巴短小。它的全身毛色以黑色为主,杂以灰褐色,四肢由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

  中华鬣羚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4400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它们通常冬天在森林带,夏天转移到高海拔的峭壁区。大部分夜间活动,单独或成小群生活。

  中华鬣羚能够在最陡峭的岩石上行走自如,在乱石溪谷之间也能跳跃如飞。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除了有良好的视力与平衡感外,最重要的是它们有擅长在岩山上行走的小蹄子,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副蹄紧紧抓住地面,以坚硬的主蹄支撑身体的主要重量,足缘柔软富有弹性的角质层能够增加附着力,避免失足危险。古代黄山一带素有“天马飞腾”之说,据《黄山志》记载:“天马,常飞腾天都莲花诸峰”;“银鬃金毛,四足皆捧以祥云,须萸跃过数十峰。”据考证,天马即中华鬣羚。由于它能在陡壁上窜跳,动作轻巧,行动敏捷,再加上云雾弥漫,增添了脚踏祥云、飞越深渊的神秘色彩,故称“天马”。

  在中国,中华鬣羚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福建、广东、广西及陕南等地,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7)——易危物种(VU)。目前,我省南岭、车八岭、云开山、平远龙文黄田、惠东白盆珠莲花山、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均有中华鬣羚监测记录。

  险峻的悬崖峭壁环境造就了中华鬣羚独特的生存方式,但由于悬崖峭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使人类对于该物种的研究和了解难以深入,许多方面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多年来,我省各保护地通过全面加强保护管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野生动物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自发现中华鬣羚后,相关保护区工作人员根据中华鬣羚生活习性和活动区域,增设红外相机数量及布点,获取了更多宝贵的中华鬣羚图片和影像资料,对丰富保护区物种库和开展野生动物科研监测具有重大意义。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