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

  海南鳽(学名:Gorsachius magnificus),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因为极为罕见,海南鳽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因第一个模式标本于1899年采自海南岛的五指山而得名。海南鳽是中国特产的鸟类,没有亚种分化。

  海南鳽体长为54-56厘米,雌鸟较小。上体的羽毛为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有少许白色的斑点。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

  海南鳽是夜行性鸟类,白天隐于密林中,夜晚活动,主要捕食溪流或水库中的小鱼。一般在天黑前后(19:15-19:35)飞出去觅食,早晨天刚亮时(4:50-5:15)回树上休息,除了育雏期,一般中途不回来,而是整夜在外觅食。出去觅食和回巢时间受天气和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有1-2小时的差别。

  海南鳽有些非常特殊的生活习性:一是不喜群居。大部分观察到的海南鳽,都是一只飞过,还未见过两只一起出外觅食的现象。同一晚有时雌、雄鸟都会外出觅食,但不会同时出去和回巢,有3-5分钟的时间差。二是不喜鸣叫。不论在栖息地或筑巢地都极难听到海南鳽的鸣叫。它就像幽灵一样,毫无声息地飞来飞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雏鸟也只在孵化出壳后二十多天时在亲鸟喂食时会大声吵闹,生长后期,乞食声也变得越来越低沉、轻微,只在近巢树下才听得到。

  每年4月开始,海南鳽便进入繁殖期。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了海南鳽筑巢、交配、孵蛋、育雏、成长的全过程,记录下了海南鳽真实的一面,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海南鳽这种“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文中图片素材由视界研学提供。)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