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黑面天使”——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亚科,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黑脸琵鹭因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琵琶极为相似而得名;亦因其姿态优雅,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作为鹳形目琵鹭属家族的成员,黑脸琵鹭长相独特,看起来威武霸气,适应能力极强,但事实上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也是中国濒危珍稀水禽。

  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始于1994年,最初记录的数据仅有300只左右,因此该物种被列为濒临灭绝的极危保护对象,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2021年2月5日,在调整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黑脸琵鹭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黑脸琵鹭全长约74厘米,其特征是全身羽毛大体上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脚,前额、眼线、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鲜明的“黑脸”。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金黄色冠羽,前颈下面和上胸有一条宽的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较短,不为黄色,前颈下部亦无黄色颈环。

  黑脸琵鹭喜欢泥泞水塘、湖泊或芦苇塘。它们喜欢群居,每群三四只到十几只不等,更多的时候是与大白鹭、白鹭、苍鹭、白琵鹭等涉禽混杂在一起。捕食动作非常有趣,一边在水中缓慢行走,一边将嘴插入泥水中,左右摆动搜索,通过触觉捕捉到水底层的鱼、虾、蟹、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捕到后就把长喙提出水面,将食物吞吃。它们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

  黑脸琵鹭通常是“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极为稳定。筑巢期大约为一周的时间,它们边筑巢,边相互亲热。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但常常3-4月就来到繁殖地区。

  它们营巢于水边悬崖或小岛上,在临水的高树上筑巢。黑脸琵鹭每窝产卵为4-6枚,孵化期大约需要35天。新出生的雏鸟全身被有绒羽,除眼周外脸面并不呈黑色。一个月后雏鸟就能离巢,与亲鸟一起活动,学习捕食、飞翔的本领了。幼鸟长大以后,随亲鸟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前往越冬地。

  黑脸琵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带,内伶仃福田红树林、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黑脸琵鹭在广东的主要越冬地。

  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同时也是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不断加大鸟类保护力度,明显改善了越冬或过境候鸟的栖息生境。2020年越冬季节,全球约10万只包括黑脸琵鹭在内的多种珍稀濒危候鸟飞抵深圳湾。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成为市民欣赏候鸟、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复杂多样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是我国东南沿海少有的鸟类自然保护区。由于湿地保护完好、资源丰富,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鸟类前来越冬、栖息,包括黑脸琵鹭、黑嘴鸥、紫水鸡等,是广东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视频来源于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附件:

相关稿件: